更新日期:2010/08/29 11:09 記者黃芳祿/南縣報導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主治醫師賴郁凱說,夏季享受清涼 解暑的暢快後,適時攝取一些辛辣 飲食,符合「寒溫相佐 」的飲食有助於預防中暑,甚至遠離疾病;同樣的,現代人的作息習慣,終日處在冷氣房 ,冷飲 無時離手,日久便會降低人體對於夏季氣候的適應。ㄧ旦暴露在戶外,中暑的機會就會增加 。
夏季最容易導致人體發病的氣候因素為「暑氣」。「暑氣」是以「熱」與「濕」為特點。大凡氣溫高於攝氏30度,相對溼度高於60%時,就會讓人感覺「燠熱難耐」。當「暑氣」的程度超過人體可以調適的範圍時,就有可能發生「中暑」。
「中暑」發生時,人體中樞及周邊調控體温的能力會逐漸喪失,體温逐漸上升 ,接著造成全身性嚴重的傷害。如果不盡快處理,就可能發生熱昏歇、熱痙攣 ,重者發生熱中暑 或熱衰竭 ,就會進入神智不清 和休克 的狀況,其死亡率超過50﹪。
今年全球各地氣溫屢創新高 。依據日本 總務省消防廳統計指出,自2010年五月底以來的兩個月之間,中暑送醫治療的有兩萬一千零三十二人,其中,九十八人送醫不久就死亡 。台灣也有相近的趨勢 ,依據衛生署「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匯集全國一百七十家醫院急診即時資料顯示,單日中暑人數屢創新高,民國九十九年七月四日、五日各有二十三人、三十四人中暑,直逼近三年最高峰,未來中暑人數恐再創新高。
高氣溫及高溼度固然是造成中暑的主因,就個人體質而言,體能不足 、高齡或年幼、疲倦 、穿過多衣服、缺水 、肥胖 、糖尿病 、心血管 疾病等,都是中暑發生的危險因子。所以,規律的運動 、正常的作息、充足的飲水 、理想的體重、標準的血糖值,可降低夏季「暑氣」對健康的威脅 。
此外,日常飲食中多攝取一些清涼解暑的食品 ,也可以協助人體適應炎熱的氣候,避免中暑發生。例如:蔬菜中的苦瓜、冬瓜、黃瓜 、白蘿蔔、大白菜、荸薺、蓮藕、絲瓜、茄子;水果中的西瓜、椰子、葡萄柚 、水梨、山竹、柿子、蕃茄 ,都是夏日可以多攝取食物,若是冰涼後服用,更令人通體舒暢。
中醫的理論認為,疾病的產生,是由人體內在的正氣與外在的邪氣衝突所造成的。夏季時的人體臟腑之氣屬於「脾之氣(消化系統的功能)」。而夏季的氣候特質為「濕氣」與「熱氣」。雖然清涼解暑的飲食可以讓人在炎熱的氣候感覺舒服,若食用過多 ,就會結合環境中的「濕氣」,造成臟腑 脾氣的損傷 。
夏天環境中的濕氣與飲食中的寒涼之氣容易造成「脾濕胃寒」的症狀。常見的症狀有:體力降低、疲倦、全身肌肉沉重感、腹部悶脹、消化不良、容易出汗、眼袋腫大等。嚴重時會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讓人在夏天也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或是常常咳痰等冬天常見的症狀。所以,夏季飲食在佐料的搭配,須符合「寒溫相佐」的原則 。
何謂「寒溫相佐」?道理十分簡單,可以在以下各經典的料理中一窺其究,例如:清涼解暑的冬瓜湯搭配薑絲 、炒文蛤加九層塔 、河蜆湯加蒜頭 、生魚片加芥末、涼拌毛豆加胡椒 ……等,這些阿嬤的料理中都潛藏著「寒溫相佐」的原則。如此搭配,不但可以暢快消暑,又不會讓濕氣影響身體的機能 。
在終年充滿「暑氣」的東南亞及南亞,對於料理的口味更是以「辛辣」聞名。當中,印度 的「咖哩」就是最佳的代表。「咖哩」充滿悠久的歷史,在炎熱的氣候下吃辛辣的「咖哩」充滿古老的智慧,「咖哩」並無ㄧ定配方,主要是由薑黃、茴香,搭配胡椒、辣椒、芥末等香辛料調製而成 。這些成分全是「芳香健胃 」的中藥,主要的功效可以強化消化系統,增強抵抗力,預防經由飲食傳染疾病 。在終年溼熱的地區,「芳香辛辣」的南洋香料,理所當然成為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調味料。
胡椒、薑、芥末、九層塔及茴香 都是台灣常見的辛香料,而「薑黃」功效卻鮮為台灣人所知。薑黃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印尼、馬來西亞 、印度),人類應用薑黃有超過六千年以上的歷史。
台灣的薑黃約在兩百年前由華南引入台灣。在日據時代被視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濁水溪以南及旗山一帶是主要產地。自唐代以來,中醫因薑黃具有促進消化及消炎、抗菌的功能,用來健胃及利膽,治療肝炎、膽囊炎及黃疸。近年來科學的研究證實薑黃 可抗氧化、抗老化、預防阿茲海默症及預防癌症 ,成為當前熱門的健康食品。
時下流行將薑黃與河蜆搭配食用即是另一個「寒溫相佐」的實例。
除了飲食要注意「寒溫相佐」,夏季享受空調的舒適之外,到陽光下享受流汗的暢快,便是起居上的「寒溫相佐」,要注意保持在通風良好、充分飲水、舒適衣著的狀態下從事戶外活動,以適應夏季的暑氣,預防中暑。「均衡 」是一年四季不變的養生秘訣。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9/17/2c0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