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25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本報記者)
1. 是非對錯 非余能力所能論述
2. 純就守護信念而言 堅毅可感
3. 原本 僅憑預告片 並不期待
但 從看過「海角七號」 深覺編劇導演功力高強
因著 對魏導的高度信心 覺得不看可惜
還好看了
4. 好看 非指打殺好看
而是其中傳達的精神
5. 尤其 場景 真是棒透了
雲霧繚繞的美麗山林 比起阿凡達中的飄浮山 有過之而無不及
瀑布 彩虹 高山山徑 ................
專業打造的【霧社街】 更是令人嚮往參觀的電影場景
6. 配樂優美
國樂 交響樂 都好聽
《賽德克‧巴萊》幕後花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6qQq1yzVOQ&NR=1
《賽德克‧巴萊》五分鐘精華版(H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fbH6i_uyw
《賽德克‧巴萊》幕後花絮 - 場景篇 - 打造霧社街(H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1shl_5brqM
點燃魏導夢想的火種 邱若龍
2011-06-25 國時報 林欣誼(本報記者)
112年的醞釀、10個月的拍攝,與整整1年的後製,魏德聖導演的史詩鉅片《賽德克.巴萊》在萬眾期待中,終於將在9月9日上映。這部電影集合了台、日、韓等跨國團隊,動員上千位演員,將日治時期發生在南投霧社地區的「霧社事件」,以磅礡的氣勢完整重現,也讓這樁塵封了80年的歷史事件,有機會重新被認識與討論。
早在10多年前,魏德聖便許下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大夢,而燃起他這個夢想的火種,就是漫畫家邱若龍1990年完成的長篇漫畫《霧社事件》(今年由遠流出版公司改名《漫畫.巴萊》出版)。
邱若龍和魏德聖初次相識,是1996年邱籌拍《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紀錄片時。當時一臉清純的魏德聖,自告奮勇找上門來說:「我要幫你拍片。」這就是邱若龍口中的「小魏」,「一個不簡單的人」。10多年來,邱若龍看著魏德聖從發願到實現夢想,他笑說:「要呈現千軍萬馬的場面,我只要一枝筆,但拍電影要找來幾千個真人一起上山下海,這樣拍上一年,要是我可能會暴斃。」
走進邱若龍位在永和老公寓的工作室,就像一腳踏進《賽德克.巴萊》的歷史劇場,裡面滿滿的原住民與日治時期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穿著賽德克族傳統服飾的骷髏模特兒,其他如蕃刀、煙斗、日警服飾、頭盔、畫像與照片等,幾乎淹沒了他作畫的書桌。
就是在這裡,誕生了台灣第一部完整呈現霧社事件始末的漫畫,以及為此傾注所有青春的奇人。從18歲的摩托車之旅意外走進霧社起,邱若龍與賽德克族的因緣彷彿冥冥中註定。起初他透過朋友認識了霧社事件的當事人高山初子(後改名高彩雲),觸動他探索這段歷史,並長時間在部落裡和族人喝酒聊天,透過一個個部落老人,逐漸拼湊出整個事件。
他不諱言開始在部落走訪後,發現族內各社對霧社事件的解讀立場不盡相同,因此漫畫也呈現了「親日」與「抗日」兩派對立的史實,但現實中他保持中立,並包容地認為時代造就了英雄與壞蛋,「他們各有各的苦衷。」
沒想到他一頭栽入,花了5年才完成漫畫。接著又拍攝紀錄片、將原住民神話改編為動畫,甚至還成了賽德克族女婿──他的太太就是當年擔任紀錄片翻譯、現任政大民族系講師的伊萬.納威。
回溯這一切的緣起,邱若龍表示最受震撼的,不是賽德克人的抗日精神,而是他們那股「我要作自己原本的樣子」的勇氣。因為這份勇氣,他們選擇為尊嚴而戰。他說:「日本人與賽德克人的衝突,也是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在人類文明發展極致到快要變態的現在,我還是比較嚮往賽德克回歸自然的生存方式。」
20多年來,邱若龍幾乎成了每一部霧社事件相關戲劇的顧問,這次也擔任《賽德克.巴萊》的美術顧問。光是他為電影設計的場景氛圍圖、族人與日警的服裝考據等,就畫了好幾大本,精細與專業功夫,讓人看了不禁熱血沸騰。
但不論是過去的長期投入,或《賽德克.巴萊》電影的浩大規模,邱若龍從不強調自己的角色,總是不忘最終這是族人的故事。「族人說,他們有遺忘的權利;他們也說,不談就是一種善意。但我相信說出來才能化解悲傷或仇恨。」他表示,這部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對原住民與漢人兩方來說都是文化衝擊,希望透過這樣的呈現,雙方互相學習尊重,更期待未來部落能培養出族人導演,自己說自己的故事。
《賽德克.巴萊》上映在即,這是多年好友「小魏」的夢想實現。但邱若龍不邀功、不浮誇,他只評語:「這是一部很有誠意的片。」因為誠意,也正是他20多年來,對賽德克族人所能獻上的最大心意。
http://news.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62500077.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