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激怒 B 然後說 叫 B 要正面思考
要往好的地方想
是 把 AB 困在一起的制度有問題?
或是 B 抓狂 是有問題的病人?
或是A 以激怒他人為樂 誰才有病?
思考點: 「選聽」藝術
「鈍化」神經線
「不迎戰」的哲學
擺脫「依變項」的習性
A 激怒 B 然後說 叫 B 要正面思考
要往好的地方想
是 把 AB 困在一起的制度有問題?
或是 B 抓狂 是有問題的病人?
或是A 以激怒他人為樂 誰才有病?
思考點: 「選聽」藝術
「鈍化」神經線
「不迎戰」的哲學
擺脫「依變項」的習性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而怒傷肝,肝傷了人更容易怒,多數情緒都很容易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圈,愈來愈容易發怒。
脾主思,思的情緒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悶氣,而且還時時記掛著。同樣的開始時只是略有這種傾向,偶而生悶氣。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悶氣的頻率愈來愈高。最終發展成天天甚至時時都在生悶氣,這時就有很高的機會演變成胃癌。
每一種情緒都會發展成這種惡性循環圈,而形成一個人強烈的情緒特徵,俗稱為習性。大多數重病症患者,都有很重的特定習性,就算找到了正確的調養方法,也只能略為提升人體的能力,其功效難以和特定習性所造成的傷害相抗衡。
以肝癌為例,假設生一次氣所造成的傷害,調養十天能消除。如果平均十天生一次氣,那麼身體不斷的在受傷和康復之間達到平衡。由於這種情緒會進入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圈,因此,生氣的頻率會逐漸加快,當快到五天生一次氣,那麼前次生氣在肝所造成的傷害還沒有復元,又有新的傷害出現,肝的問題自然一天比一天嚴重。最糟糕的是許多內臟的傷害,在相當長的時間,身體並不會有不適的感覺,只在氣色或外觀上有些微的變化。情緒上的變化,由於是漸進式的,自己和周圍的人不太容易發現。在現有的健康檢查手段,通常都必需到非常嚴重時才會被檢查出疾病。
身體在很長的時間裡,不斷的在調養和傷害所形成拉鋸戰中度過,除非患者改變了習性減少生氣的頻率,否則再好的調養手段都註定了失敗的命運。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如此,患者必定在生活中執著於某種特定的習性,不斷的在身體同一個臟腑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場。從情緒和疾病的觀點看來,一點都不錯。在佛家的多世人生觀裡,人在不同的人世,會有不同的身世和命運,但是習性卻是相同的。在不斷輪迴的人世裡,習性會不斷的被強化,形成了執著而無法改變的性格,在人生道場裡不斷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這種對習性的執著。
http://alexwu2300.blogspot.com/2006/10/blog-post.html
今天 F e-mail 給我的
可愛、有趣、好玩的聖誕卡!
感謝她 !
大家一起分享!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M 和 D 逛街時
D 看到雞蛋糕
懷念起 小時候看的圖畫書「媽媽 買綠豆」
於是 M 買了一袋雞蛋糕 和 D 邊吃邊聊起小時候 ........
聊著聊著 M 把 當年兩本最經典的 ─ 「媽媽 買綠豆」 和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混合著思考
居然脫口而出一句:「那本『 綠豆上街買東西 ............ 』」
立時, M 和 D 一起哈哈大笑 ..................
在 幾乎人人開車代步的年代
A 理所當然地問:「你開車來的嗎?」
B 故作神秘地答:「不是; 我搭那種很大的車,而且 有司機載的那種」
A:「哦? 那是 賓士嗎?」 〈 驚訝到 有點肅然起敬的表情 〉
B 「不是: 是 公共汽車!」 〈 A 、 B 不約而同 哈哈大笑 ............. 〉
這世界的人 喜歡玩遊戲
不會玩的人 就輸了
真相 ─ 變成可悲的荒謬
peace ─ 像是做給別人戴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