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煩惱會導致精神疾病,現代精神病患愈多,大多是因為心靈有欲求,若求不得即累積無形的煩惱。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是人人的欲心所成;欲界凡夫一念無明生 三細,變成很複雜的煩惱,所以欲念無涯,稱為欲界。
色界,就是人心對於有相的物質,不斷地追求、講究,例如交通從原始的徒步發展出電車、
巴士、火車,愈來愈進步;有了私人轎車還要比名貴,有了房屋還要比豪華……種種有色的物品對人造成誘惑,欲望與物質相互連結,在色界也是非常污濁。
有形有相的物質引發欲念,追究其源頭,是從看不到的意識、思想衍生,無形相的意識就是無色界。假如能跳脫色、跳脫欲,無色界自然回歸清淨無染、與佛同等的本性。
談論、解釋「三界」,應指出如何淨化意識、對於物質重於實用而不應貪著,將內心欲念縮小到零點,大愛擴大到虛空,此即是宇宙大覺者的心境。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年春之卷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論
釋見護 1994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是佛法的心要,一切大乘經典,禪 門祖訓,無不在闡明此理。今以三種觀點解說之。
一、眾生境界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六道眾生,在三界中輪迴不已,而不知色身、命運,皆是自己過 去心念所引發的善惡諸行所造成的。不但如此,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也就是這一切宇宙,天宮、地獄、人間,這種種依報的環境,也都是我們的心念所造出來的。
心善則成淨土,心惡則成地獄,廓然無心方是佛的境界。
又此中有事有理,
「三界唯心」是事,指正報、依報,身心所受所遇等種種事相。
「萬法唯識」是理,眾生所發明的種種道理,皆是運用前五識及意識,外加潛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影響。
而事實上三界所有事相的根本法則,就是緣起性空的甚深之理,科 學家所能查究出來的真理,也總不能超越緣起性空之理。
故眾生欲出三界火宅,當修空觀,知三界萬法皆是緣起,緣起則性空,性空則不著,不著則能證入空性,得到解脫。
二、菩薩境界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眾生不能自主,為三界萬法所困,若能了知空性,不為所著,則能運心轉物,無法而不造,三界萬法,盡在掌中矣。這就要修如幻三昧,由空入假觀,善用心念,創造緣起,廣度眾生。如維摩詰居士以托病因緣,大轉法輪,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身,求無不應,皆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神通妙用。
三、如來境界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心有眾生與佛,仍未究竟。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此是如來不思議境界,不住空,不住假,真空妙有,圓融無礙。
許多人都說現在是末法時代。何謂末法?就是人人都會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卻不真正相信它!法自是法,世界仍是世界,眾生仍是眾生,自己還是自己,於事相上起種種分別心、不平等心,自惹煩惱,自造罪業, 自受輪迴。既知萬法唯識,那麼要正法住世,也很簡單,確確實實深深相信「一切唯心造」,成佛成魔皆由此心,正法末法也由此心,由此入門,如修天台空、假、 中三觀,或是禪宗頓悟法門,修無修修,念無念念,到無念無作,非修非證,「遇緣即施,緣息即寂」,「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那就是如來住世,正法不滅了。要正法住世,人人可為,人人應為,只從自己當下這一念心開始!
http://ctzen.org/sunnyvale/zh3Worl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