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選後…蔡英文閉關 勤讀帖木兒之後

 更新日期:2011/04/29 09:56 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

在勝選第二天沒有任何公開活動,這幾天她在趕讀書進度,勤讀「帖木兒之後」一書。

 ..........................................

初選揭曉前兩天,蔡英文特別請人去買「帖木兒之後」原文書,這本書在探討全球帝國史的興衰過程,蔡英文連K兩天還沒看完,打算初選後看個過癮,幕僚也打趣說,「小英主席要打造大英帝國!」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9/2/2qnx6.html

 

 

 

木兒之後: 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

 

《帖木兒之後》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用真正的全球視野、全方位視角,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但平衡可靠)的觀點。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都顯得有所侷限;日後我們也很難期待再有超越之作。
  帖木兒是史上最後一位「世界征服者」。他的部隊燒殺劫掠,征討範圍西達地中海濱,東抵中國邊境,似乎再過不久,就能恢復其祖先成吉思汗時期的帝國版圖。然而,當他於一四○五年去世,一統天下的帝國也從此告終,至今再不復見。

接下來的歷史書寫,傳統上都以歐洲帝國的擴張作為世界舞台的焦點,卻忽視了伊斯蘭世界和東亞偉大文明的並存,在當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形勢。直到歐亞世界發生一場革命,才使這均勢發生改變,但也從未徹底翻轉過。

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結束,這六百年之間,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中華帝國歷經種種內憂外患,至今屹立不搖,反倒是曾經「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而納粹帝國更在竄起後不旋踵間,就遭擊潰。

帝國的興衰屹立,其背後的原因仍是世界史領域極耐人尋味的謎題。

《帖木兒之後》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
  在「視角」上,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將遠東、中東、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
  在「面向」上,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
  在「論述」上,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到薩依德……等等,詳述各家論點,再一一檢視討論;
  在「方法」上,以時間為切片,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最撼動人心的事件,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也更清楚認識今日「全球化」世界最顯著的特色——亞洲的偉大復興。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

.......................................................................

 

(第一章)帖木兒之後(十五世紀)

                   ── 帝國不是原罪,而是世界史上的常態

(第二章)誰發現,發現誰?(十六世紀)

                   ── 地理大發現的新世界奪走了聚光燈,東方舊世界的繁盛竟少有人「發現」

(第三章)現代初期的東西均勢(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中葉)

                   ── 歐洲稱霸之路受阻於伊斯蘭,難與明朝、德川幕府匹敵

(第四章)歐亞革命,東西大分流(一七五○年代到一八三○年代)

                  ── 工業革命並非歐洲擴張的唯一解釋,富裕自足反使東方缺乏變革誘因

(第五章)與時間賽跑(一八三○年代到一八八○年代)

                  ── 西歐邁向世界經濟,亞非爭取時間自強

(第六章)全球殖民主義(一八八○年代到一九一四年)

                  ── 大歐洲獨霸全球,確立了自由貿易的模式,也助長了優越錯覺的確信

(第七章)步向世界危機(一九一四年代到一九四二年)

                  ── 利益帶來帝國間的鷸蚌相爭,美國崛起,東亞則前途未卜

(第八章)帝國碰壁(二十世紀後半)

                  ── 歐亞舊帝國消亡,美俄新帝國兩極化對立

(第九章)帖木兒的陰影(二十一世紀至今)

                  ── 中國、印度重回世界舞台,全球化世界回到帖木兒時代的多元、均勢形態

 

http://www.sohojoanne.com/edm/201011book_2/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