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存環境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華視 – 2012年7月29日 下午12:00


高雄的獼猴爸媽帶著小猴子,在住宅區附近亂竄,還會偷東西吃。小猴子還會自己行動,搶路人手上的食物吃,附近居民覺得很害怕。

潑猴來撒野,比蜘蛛人還厲害,安全網變成他的吊床,靠著一根水管,小猴子就一直爬,簡直把大樓當成水濂洞,一樣好自在。爬上爬下,覺得無聊了,還會跳到一旁的樹上,原本平靜的住宅區,一下子變成小猴子的快樂天堂,小猴子還不怕人呢,在人前面跑來跑去。

住在離山邊有好一段距離的市區,竟然會出現獼猴,居民覺得好新奇,但是小猴子可沒那麼友善,肚子餓了就當起大王沿路搶東西吃。這根香蕉就是牠剛剛最新搶來的戰利品,有民眾只好通報市府來處理。

市府人員帶著驅趕的器材來,說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熱,猴子才會下山找東西吃,只是怎麼會跑到這麼遠的市區,就連市府人員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http://tw.news.yahoo.com/%E7%8D%BC%E7%8C%B4%E9%80%B2%E6%94%BB%E5%B8%82%E5%8D%80-%E6%94%BB%E6%93%8A%E8%B7%AF%E4%BA%BA%E6%90%B6%E9%A3%9F%E7%89%A9-040000059.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VBS – 2012年7月26日 下午10:22


位於北極圈內的全球第一大島格陵蘭,7月上旬出現冰原表層快速融化的反常現象,美國航太總署的衛星照片拍攝到,在短短4天內,格陵蘭冰原的消融面積從40%一下增加到97%,融化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幾乎是前所未有,連科學家看了都以為自己眼花。

一瞬間風雲變色,壯闊的格陵蘭冰山崩落,激起巨浪,有如大海嘯來襲,觀光船加足馬力,走為上策,滾滾浪濤急追而上。

冰山瞬間變臉,海面上漂滿碎冰,全球暖化的衝擊,從冰山頻頻崩壞裂解的事實,得到有力佐證,格陵蘭冰原7月份也出現了反常現象。

CNN氣象主播:「這是7月8日的衛星照片,白色部份代表大約40%冰原表面已經融化,你看看幾天內發生了什麼事,白色部份幾乎全變成粉紅色,代表全部融化,97%冰原到了7月12日,消融不見了。」

2張照片並排比一比,短短4天內,格陵蘭冰原以驚人速度大範圍消失,美國航太總署指出,這種現象是30年來衛星觀察史上,前所未見,科學家一度還以為自己眼花。CNN氣象主播:「科學家說,這種現象大約150年出現一次,這次融化的時間點正好符合。」

以往的大規模融冰週期是150年,今年夏天格陵蘭正好氣溫創新高,往年格陵蘭冰原到了夏天,通常有一半會融化,今年幾乎融光光,如此反常的融化,到底是屬於自然現象,還是全球暖化升溫惡化,科學家也無法斷定,......

 

 

http://tw.news.yahoo.com/%E6%A0%BC%E9%99%B5%E8%98%AD%E5%86%B0%E8%93%8B97-%E8%9E%8D%E5%8C%96-%E7%A7%91%E5%AD%B8%E5%AE%B6%E8%A6%8B%E7%8B%80%E9%9C%87%E9%A9%9A-142235780.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廣 – 2011年7月6日 下午12:07

 

近來,好幾個國家的海邊出現大量水母,因而威脅到核電廠的正常運作。

自上個月,日本「島根核電廠」的海水冷卻系統遭到大量水母堵塞,導致發電量減少之後,又有許多國家也傳出核電廠因水母威脅,運作受到影響。

以色列西部濱海城市「海德拉」最近就因為大量水母被吸入核電廠的海水冷卻系統,而威脅電廠運作。以色列電力公司表示,如果這個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整座城市可能面臨全面斷電後果。

另外在「蘇格蘭」,也有一座核電廠的過濾系統被大量水母堵塞,迫使反應爐停擺。

此外,美國「佛羅里達州」上千民眾在國慶假期到海濱戲水時,驚見大量水母,在濱海綿延30公里長,還好沒有民眾被螫傷。

科學家表示,水母數量突然激增,可能歸因於近年來,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同時環境中二氧化碳廢棄的排放也增加,導致海水酸化程度加深引起。

 

 

http://beta.tw.news.yahoo.com/%E5%A4%9A%E5%9C%8B%E6%A0%B8%E9%9B%BB%E5%BB%A0%E9%81%AD%E6%B0%B4%E6%AF%8D%E5%A8%81%E8%84%85-%E5%BD%B1%E9%9F%BF%E6%AD%A3%E5%B8%B8%E9%81%8B%E4%BD%9C-040759356.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溫就會釋出DEHP     學者:塑膠袋套餐盤 應全面禁止

塑化劑無所不在,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塑膠製品在台灣已濫用,且常溫下就會釋出,而很多夜市攤販把塑膠袋套在盤子上,減少洗盤子的麻煩,食物高溫更易使塑化劑釋出,這種做法應全面禁止!

李俊璋指出,塑化劑被普遍使用在各種生活產品,尤其DEHP在各種塑膠產品含量從廿到四十%不等,使用過程就會逐漸釋出,碰到高溫後更加速釋放。「很多夜市攤販為了怕洗盤子麻煩,就把塑膠袋套在盤子上面,塑膠袋碰到熱食,就會釋出DEHP,攤販這種作法應該禁止!」



塑化劑Q&A ─ 生活環保篇

Q:日常生活用品有那些可能含有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
A:日常生活各種塑膠產品幾乎都添加DEHP等塑化劑,地板、壁紙、汽車坐椅和椅套也有塑化劑。DEHP可以讓香味更持久,化妝品、香水、保養品和洗髮乳、沐浴乳等也有添加。

Q:學者研究台灣居家環境室內塑化劑濃度居全球之冠,日常生活該如何減少接觸、吸入塑化劑?
A:塑膠產品釋出塑化劑後,直接逸散到空氣和地面,再逐漸附著在灰塵上,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清理打掃灰塵。家電不使用時,最好拔掉插頭,因為電纜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 塑化劑。



經過超商或雜貨店,常看到一箱箱的瓶裝飲料堆疊在店旁,陽光曝曬多久也沒人在意。店家似乎認為塑膠瓶是金剛不壞之身,可抵擋風吹日曬雨淋。

其實,飲料一進入塑膠瓶,塑化劑就開始慢慢釋出,好的材料釋得慢,壞的釋得快,如果陽光照射,釋得更快

現在,一進超市,生鮮全放在保麗龍盤,包著保鮮膜;傳統市場則是不管冷熱、酸鹼,一律往塑膠袋裡裝。回到家,很少人會除掉塑膠包裝,幾乎都原封進冰箱,一樣地入微波爐。大家似乎都不在乎塑膠會釋毒這回事。

台灣是塑膠王國,塑膠給我們很多方便,但也因為追求方便,我們給自己、給這塊美麗之島造成很大的傷害。

台灣人身體中塑化劑是美國人的五倍。就像黑心商人用塑化劑餵我們,我們平常也隨意地揮霍塑膠,傷害自己,毒化大地。

 

 

http://tw.myblog.yahoo.com/tabula-rasa/article?mid=8982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5/31 19:29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31日電)

福島核災儆戒各界重視核安,在日核電廠工作20年的平井憲夫死前爆料核廠不堪內幕,經旅日作家劉黎兒奔走證實平井憲夫確有其人,而他的文章言論已在台出版成書,明天上市。

推守文化出版社在明天推出新書「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福島事故15年前的災難預告」,作者是在核電廠工作20年的配管技師平井憲夫。

平井憲夫具日本國家認定1級工廠配管技師,他於30歲時被核電製造商挖角,曾任職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1與核2、日中部電力濱岡核電、日原電敦賀核電、東海核電等,他在日本核電廠工作20年間,負責監督檢查核電廠內配管工程。他於1996年12月因癌症去世,得年58歲。

書中收錄在網路上流傳已久,平井憲夫的文章「我的最後告白:核電到底是什麼玩意?」他在文中寫道,核電廠藍圖總以技術頂尖的工人為絕對前提,做出不容一絲差錯的完美設計,卻從未有人討論過,現場人員到底有沒有這種能耐。「安全僅是紙上談兵…問題的本質是我們都太過注重理論上的安全了」。

平井憲夫寫道,他遭受100次以上的體內輻射污染,最後得了癌症,「我曾經畏懼即將到來的死亡。但我的母親鼓勵我,沒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因此我決定在死前站出來,把我知道的真相全部公諸於世」。

「老師傅已幾近凋零,建設公司在徵人廣告上以『經驗不拘』做為求才條件」,平井憲夫寫道,技術越好的師傅,就代表他進入高污染區的頻率越高,他們很快就會超過規定的放射能曝曬量,無法再進核電廠作業。

所以菜鳥工才會越來越多…「核電不像大家想的這麼高科技,這些菜鳥做的核電廠,日後必會為我們帶來無窮的災難」。

平井憲夫說,核電監督檢查的真相是,檢查官通常都沒有真功夫。他們只會讀整理完善的報告書,聽建商的精采報告,看漂漂亮亮的場地,表面沒什麼大問題就判定合格。

有人問,為何不把核電廠停下來修理?他寫道,「因為核電只要停1天就會帶來上億元的損失。電力公司才不會做這種虧本的事。在企業眼中,金錢比人命重要」。

至於核廢料處理,他寫道,「我在茨城縣東海核電廠上班時,那裡的業者就是把核廢料桶載上卡車,運到船上,最後丟進千葉外海。」現在日本把低階核廢料存在青森縣六所村核燃基地,日本政府預計在那埋300萬桶核廢料管理300年,他問,「300年後管理這些廢棄物的業者還存在嗎」?

平井憲夫臨終前致力反核行動,發表多篇反核文章,但他的反核行動也隨他離世而消失。日本福島核災後,他的文章再受各界重視於網路上流傳,已被翻譯成中文、英文、德文等,但因死無對證,便有傳聞稱平井憲夫是虛構,其文章是捏造。

作家劉黎兒幾經奔走,找到此文源自日本「PKO法雜則推廣會」,推廣會負責人向劉黎兒證實,文章是親自向平井憲夫本人邀稿。1996年12月平井憲夫在獨居處死亡1個星期後才被人發現,1997年1月8日日本朝日新聞也有報導過他的死訊。

該書並收錄日本福島核電廠原子爐設計師菊地洋一的反省文和劉黎兒探詢平井憲夫資料歷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31/5/2sieh.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5/19 19:49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19日電)

海洋汙染全球化,連被視為人間淨土的南極也難倖免,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副教授王琳麒今天說,他驗出的南極企鵝組織殘留戴奧辛,比本土家禽超標好幾倍

王琳麒在高雄市發表1項南極科學考察研究成果,作以上表示。

台灣南極考察團民國97年起,分批派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正修科大及國立中山大學學者,與中國大陸極地考察隊合作,搭乘中國大陸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抵達南極採樣,執行「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有機污染物特徵」及「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等研究計畫。

王琳麒負責「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有機污染物特徵」研究,於民國97年間採樣南極企鵝、海豹屍體,並於98年12月至99年1月採樣當地土壤、地衣、企鵝糞土、企鵝羽毛,分別分析戴奧辛、多氯聯苯、多溴聯苯等汙染物。

王琳麒發現帶回樣品驗出的戴奧辛等汙染物超標甚多,他指出,超標最多的南極阿德雷企鵝組織驗出殘留戴奧辛68.7皮克(pg),而坊間本土雞鴨等家禽肉品殘留戴奧辛頂多1皮克;阿德雷企鵝殘留多氯聯苯更高達437皮克、多溴聯苯也有2.19皮克。

王琳麒說,過去大家都以為南極是塊人間淨地,但從取樣分析發現,儘管在南極大陸較無人工直接汙染源,但全球所造成的各種汙染仍會經由洋流或氣流循環等途徑帶到南極,且受南極磁場效應及冰原地形影響,汙染物到此就大多會被鎖住,不易排出,再經由食物鏈累積在企鵝體內

他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南北極融冰現象日趨嚴重,不僅會造成地球海平面上升,南北極長年冰封的汙染物質也極可能隨之釋出,回流至各國,汙染海洋生態。

另外,海生館助理研究人員林嘉瑋此行也在「南極生物標本蒐集」研究中共發現有魚類9種,軟體動物12種,環節動物5種,棘皮動物12種,甲殼動物7種,腔腸動物2種,藻類2種,超過500隻生物標本。他研究發現,南極海膽的萃取物成份具有極佳的抗發炎活性,陽遂足則帶有抗癌成分。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溫志宏指出,過去他曾研究出綠島珊瑚萃取物具有顯著抑制神經發炎及鎮痛作用,林嘉瑋此次發現,將為南極海洋生物與生技間的合作,帶來無限可能。

溫志宏認為,過去人類著重研究陸地生物,對海洋或極地生物了解不多,未來他將繼續分析考察團帶回的海洋生物成分結構,希望能對人類保健有進一步的貢獻。

海生館研究人員何宣慶及中山大學海洋學程博士生張祐嘉11月將赴南極,從事極區的生物多樣性研究。

海生館館長王維賢說,南極因環境艱辛,因此在各項資源上各國都會互相協助,「南極有點世界大同的味道」,礙於國內設備不足,台灣學者赴南極雖都與中國大陸合作,但台灣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仍屬台灣所有。

林嘉瑋也秀出與中國大陸極地考察隊合作時拿到的「南極護照」,上面蓋滿各國研究站戳章,也有各國研究人員簽名,成為他引以為傲的紀念品。

林嘉瑋強調,赴南極考察的遴選資格除得吃苦耐勞外,對危險自覺性也高,好能熟悉野外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熱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19/5/2rtwi.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 / 3 / 27        天氣   又濕又冷

             

台中市    台中港路     朝馬附近    

 

18:25                    

氣溫看板顯示:    9 ℃        

 

!    三月天      9 ℃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4 Mon 2011 01:19
  • 震撼

 

 

缺糧仍排隊購物! 日人震後「冷靜」外媒誇

 

 更新日期:2011/03/13 18:26

日本東北大地震後,讓國際媒體聚焦的,除了快速的救災反應,還有日本民眾的冷靜!災後不管是交通設施、電話亭,日本民眾仍舊冷靜維持秩序,就連缺糧的災區,民眾照舊排隊進超商購物,讓旅居當地的外國人都很吃驚。

電話亭、新幹線、甚至是轉運站,大地震過後的東京街頭,人潮四散,卻絲毫不混亂,面對災難,日本人冷靜以對。仙台當地外國人:「非常好,非常好,我簡直不敢置信,因為這是個很大的天災,但這個城市秩序很好,居民很友善,還會幫助我們。」

連旅居當地的外國人,對這樣的場景都不可思議,重災區仙台物資極度缺乏,超商、超市架上早就空空如也,居民們卻是一個接著一個排隊,進店面排對結帳,停駛的新幹線,不知道什麼時候復駛,民眾卻自動拉開等待距離,閘門口前排隊,公用電話報平安,同樣耐心的等等等,巴士間隔時間久久一班,日本民眾卻還是耐心自動繞圈,災後高度的秩序,讓國際媒體聚焦。

大陸媒體:「他那個功能恢復的很快,我去看了一下,他那個地鐵,基本上,還是按照以前時間表運行。」

標題用「秩序井然」形容災後的街頭,甚至有日本藝人轉載BBC和CNN,評論「日本人的文化與感情的抑制能力,非常優異!」,嚴謹的民族性,讓遭受重創後的家鄉沒有亂上添亂,動員救援更順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3/8/2nz1p.html

 

 

震前10秒倒數!日本防震預報準

 更新日期:2011/03/12 18:45 廖芳潔

 

從關東大地震、阪神地震後,日本累積幾十年跟地震共處的經驗,發展出災前準備、災後面對完善系統,包括跟日本氣象局合作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地震前10-15秒,就能提醒民眾儘快準備,在地震發生後短時間,也能馬上發佈海嘯警報">海嘯警報,並且網路立即提供報平安跟尋人系統,以及避難所的地點,民眾除了能立即得知所需要的資訊,也很冷靜,不管是排隊、疏散,都能井然有序

日本女星帶著甜美笑容,正在享受一個人在家烹調的樂趣,突然地震警報響起,神色變得警戒,趕緊關上火源,打開門窗,躲到桌子底下,都是標準動作,等待倒數結束,果然開始天搖地動。

這是宣傳跟日本氣象局合作的日本地震預報系統,從日本網友自拍上網的影片,準確度很驚人,從28秒開始倒數,到15秒的時候,電腦、植栽都開始輕微搖晃,接著越來越劇烈。

而在地震結束之後,短短幾秒內,電腦也馬上顯示海嘯警報,預測幾點鐘海嘯會到達哪個地區,日本的智慧型手機,也有軟體可下載,最快在地震前10秒預報,或是地震來臨後發出警報,喚醒睡夢中的人逃生,可見日本人對於事前防震系統,不停在追求更完善的方式。

地鐵站裡,民眾跟著工作人員進行疏散,井然有序,從網友拍攝的照片,發現災後日人排隊等公車時,也很整齊,空曠地區有人戴起安全帽,日本Google開始提供各地避難所的地圖,成立尋人與報平安的網頁,通信業者也提供災情通報的留言版,歷經過阪神等重大地震,10幾年來的經驗,讓日本人從中學習到萬全準備、冷靜面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2/8/2nxnj.html

 

 

地震預警 有30秒逃命 民眾同時接警訊「真的很進步」

 更新日期:2011/03/13 06:30

 

【王潔予、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若說世界上有個地方,準備好應付這樣的歷史性災難,那一定是日本。」美國國際事務專家史黛西懷特在日本發生規模8.9強震後如此表示。雖有人批評,日本投下舉世無雙的人力、財力多年,仍不敵這場地震,需要檢討,但更多專家認為,若非日本朝野長年戮力防災,災難規模不止如此。

從2007年起,日本啟用全國地震警報系統,世界第一。由氣象廳負責偵測、發布,讓民眾有30秒應變。許多日人繳費加入該系統,搶在地震來臨前數秒避難


「所有人往外衝」

昨清晨網友bubki在PTT八卦板發文指,他11日下午人在東京JR新宿車站附近一家咖啡廳內,在場所有民眾手機同時響動,接收日本政府傳送的地震預警,內容為「宮城地震15秒內會抵達東京,請立刻避難」,當場所有人往外衝,果然不久地面開始劇烈搖晃,他稱讚,「日本這點真的很進步」。


須準備逃難背包


除了地震預警系統可掌握30秒應變外,政府也從各方面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使民眾懂得事前防備及事後應變。學生在校遇上地震,會立刻戴上準備好的頭盔、躲到桌下,兩層樓以上大樓都有逃生滑梯,供師生迅速逃到地面。

經過反覆演習,每個家庭都知道,要在家門後放置逃難背包,有水、罐頭、急救包、現金、衣服、收音機、手電筒、備用電池及乾糧等。一有狀況,人們會立刻關上瓦斯總開關、把門打開,以免地震卡死鎖頭。此外,專家建議居民準備自行車,並在床底準備一雙外出鞋,以便在瓦礫堆中逃生。

地震發生後,日本各電視台立刻停止正常節目,播報災情、各地地震強度及受影響範圍。日本放送協會(NHK)更統整各地數據,即時報導。為因應地震,核電廠及高速子彈列車都經特殊設計,地震時會自動停止。


建築法規很嚴格


日本政府每年投注28.5億元台幣的經費在地震預測及研究,這還不包括城市防震支出。日本也嚴訂建築法規,近10多年來,很多建物採耐震鋼材或強化水泥,高樓大廈的地基不但打得深,還增設吸震裝置,地板與牆面接合處作強化處理,消減上下震動造成的擠壓力。《紐約時報》指出,「嚴格的建築法規救了不少人。」


日本地震警報流程


1.氣象廳負責以全國共1000個地震儀,偵測橫波中的P波(垂直震波,primary wave)。震央會發出兩種震波,較小的P波速度快會先被測得,S波(水平震波,shear wave)速度慢,但破壞力 較強

2.P波達一定強度,氣象廳即發出警報

3.日本放送協會(NHK)幾乎在警報發出同一時刻,透過電視、廣播及衛星資料傳輸系統,警示群眾

4.繳費訂戶透過手機、電子郵件即刻收到預警

5.民眾接獲警告,約有30秒空檔躲到桌下、關上瓦斯或戴上頭盔


資料來源:法新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3/143/2nyhz.html

 

 

本州東移2.44米 海底現150公里巨縫

 更新日期:2011/03/13 06:30

 

【林沿瑜╱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強震,地球也晃動!美國航太總署(NASA)地球物理學家葛羅斯說,日本前天的強震讓地球自轉速度短暫加快了1.6微秒(百萬分之1.6秒)。此外強震把本州往東推移2.44公尺,日本東部外海130公里處海床出現長300公里、寬150公里的裂縫。而強震引起的海嘯,橫跨太平洋到美西,捲走1名在岸邊拍照的男子。

 日本此次強震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外海的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前天因太平洋板塊被進一步推擠進入歐亞板塊之下,因此發生地震。

 

相當5.7億桶石油燃燒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地質學家艾瓦特說,強震釋出的能量接近全美一個月的能源消耗量,以去年美國日消耗1900萬桶石油計算,釋放出的能量相當5.7億桶石油同時燃燒。

 USGS資深顧問艾波蓋特表示,前天的地震是日本近120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過去此處「一直令人難以相信地平靜」。日本地震研究委員會過去反而不斷警告,擁有3千萬人口的東京很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間發生芮氏規模8.0或更大規模的地震。

 

前震後出現強震罕見

 

而日本強震激起的海嘯橫渡太平洋,危及7000多公里遠的美國西岸。海嘯於美西當地時間前天上午約7時30分抵達美國西岸,加州1名25歲男子因到岸邊拍照遭捲走遇害。

日本此次地震的威力雖是去年海地地震的700倍,但死亡人數遠低於海地震災的22萬多人。美國地震專家說,日本採用一套地震預警系統,讓民眾在地震來臨前約15秒先避難

 由於日本東北部外海9日才發生規模7.2強震,因此科學家認為,那可能就是前天8.9強震的「前震」。然而「前震」後,通常只有5%的機率會發生更大規模的地震。地球物理學家吉文說,「這是大地震後,又發生一個更大規模地震的罕見例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3/143/2nyhr.html

 

 

9.0強震!日本移2.44米 海底裂150公里

 更新日期:2011/03/13 13:45 游皓婷

 

日本9.0強震威力驚人,引發的海嘯襲擊美國西岸,捲走一名遊客,甚至在印尼造成災情,如此巨大的能量也改變了日本本島結構,「本州」被震到往東位移2.44公尺,東部外海出現寬150公里巨縫,台灣地質專家認為,環太平洋國家板塊運動頻繁,雖然板塊是獨立活動,但是近期「板塊不穩定」,台灣位在地震帶,防震不能大意。

 

日本海嘯餘威,衝進遠在7千公里外的美國西岸,加州海港的遊艇,被沖翻撞壞,海嘯最高達到2.4公尺。美國目擊海嘯民眾:「我的老天爺呀。」

橫渡太平洋的海嘯,在美國加州捲走一名遊客,打翻船隻,一共有35艘船受損,港區7千人緊急撤離,印尼同樣也被日本海嘯襲擊,海邊的木造船屋倒了。NHK主播:「氣象廳上修地震規模,從芮氏規模8.8上修到9.0,發布時間在星期天早上。」

震後第三天,日本上修強震規模,從芮氏規模8.8改為9.0,日本官方發現,第2次跟第3次的震波,對斷層的破壞力 長達5分鐘,是相當特殊的地震波,這股威力更把本州往東推移2.44公尺,日本東部外海出現長300公里、寬150公里的巨縫,面積之大,足夠把台灣吞沒。」

國內地質專家認為,板塊運動不穩定,台灣近期必須提防強震。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板塊碰撞都是非常獨立的個體,因為獨立的(板塊)個體,很可能彼此之間沒有牽連關係,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板塊在整個環太平洋火環帶,都是(地震)機率很高的地方。」

地殼板塊運動,撞出強震,改變地質結構,引發海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渺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3/8/2nyua.html

 

日媒不煽情 張小燕反求諸己

 更新日期:2011/03/14 03:04 朱梅芳/台北報導

 

張小燕關心東日本大地震,這幾天直接看日本NHK新聞,她說,災難發生後,日本媒體報導平實,不見任何誇張、呼天搶地畫面,「這是一個災難,不是一件『精彩』的新聞,報導沒有傳遞恐慌,但也沒有遮掩或遺漏,很值得我們媒體深思。」

她說,從CNN的報導也看出,日本每一環節,災後都表現冷靜鎮定,包括日本各企業自動站出來援助,民眾臨危不亂,連排隊領水都井然有序

她有感而發,「當災難發生,鎮定、冷靜、團結有多麼重要,我們這裡呢?出事的時候,馬上有很多人跳出來你罵我、我罵你,怪東怪西的,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日本的國家形象如何,全世界都看到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4/4/2nzke.html

 

 

海灣地形是幫凶 巨嘯如吃大力丸

 

 更新日期:2011/03/14 22:39 趙元穎


10公尺高的超級大海嘯來襲,日本東北沿海眾多小村落慘遭滅村命運,當地屬於三角海灣地形,海嘯一來,浪頭頓時加高往前衝,重災區之一的岩手縣宮古市,100多年前就受過恐怖海嘯重創,當地政府花了30多年時間,蓋了2公里長、10公尺高的防波堤,沒想到這道堤防這次也破了功,阻擋不了兇猛惡水,濤天巨浪直撲而來,擋也擋不住。

記者:「大水越過堤防,沖進市區了。」

一瞬間巨嘯吞沒整座城鎮,排山倒海的力道,什麼都擋不住,濤天巨浪把車子玩弄於股掌,也不把房舍看在眼裡。民眾:「水勢好凶猛。」

東北強震引發大海嘯,日本本州從北到南,幾乎都逃不過它的蹂躪,受災最嚴重的,莫過於三陸海岸,從空中鳥瞰,看到一片壯闊的三角形海灣地形,山海相逢的雄偉美景,卻是這次大海嘯的幫凶,滾滾巨浪一碰上它,能量增加放大,浪頭有如吃了大力丸,急劇升高,造成的災情也加倍慘重。

愈到海灣內測,浪頭就升得愈高,位於宮古的田老市老早就吃過苦頭,時間倒回115年前,明治時期的三陸大地震,8.5的規模引發恐怖海嘯,當地超過8成人口、2萬多人罹難,1933年,再次發生昭和三陸地震,海嘯來襲,田老區又慘遭滅村。

隔年,當地政府動工興建防波堤,花了30年時間,築起綿延2公里長,沿著海岸呈現X型,防波堤把小城內的眾多民宅,給圍了起來;全球獨一無二的防波堤讓居民吃了定心丸,萬萬沒想到,碰上千年一遇的海嘯,堤防當下破了功,浪頭輕易跨過10公尺高的堤防。老婆婆:「無話可說,這次真的太嚴重了,大浪來得又猛又快。」

老先生:「防波堤大概10公尺,海嘯超過它的高度,大概有4公尺左右,所以我認為這次海嘯的高度,至少有14公尺以上,昭和8年的海嘯真的沒得比,實在很煩惱,真是被打敗了。」

這次海嘯不但高度驚人,速度也教人始料未及,才短短9分鐘,奪命浪潮就上門,誰說人定勝天?強震加海嘯雙重重創,只顯出人類的無助脆弱,微不足道。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4/8/2o1ir.html

 

搶救全世界! 50人死守核電廠

 更新日期:2011/03/16 15:27

 

福島核一廠四座機組連環爆,輻射外洩已經對人體造成威脅,當地居民非常害怕,趕快逃離家園,爆發逃難潮,連核電廠也緊急撤離750名員工,現在只留下50名人員,他們幾乎是有死的決心,要死守核電廠共存亡,堅守最後一道防線。

高速公路上出現了長長的車隊,大家拚了命的要逃離這塊曾被視為是家園的土地,逃不了的只能無奈的接受政府安排,到臨時收容所接受詳細的輻射檢查,福島核電廠連續發生爆炸事件,即使日本首相菅直人警告核電廠周邊20到30公里的民眾待在室內不要出門,但民眾仍然相當恐慌,就連東京電力公司都緊急撤離了核電廠750名工作人員。

為了不使災難擴大,仍有50名工作人員堅守最後一道防線,因為現在最怕的,就是爐心控制棒過熱的高溫讓防護水泥牆爆炸,這50人每天在指定的時間內穿著全罩式防護衣進入中控室查看,並將海水不斷注入爐心控制棒、以免它爆炸。

專家指稱的風險,就是這些死守核電廠的員工,每吸收1千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一次接受工兩萬五千次X光照射的量,而且之後還會出現嘔吐跟白血球急速下降症狀。

25年前,車諾比核電廠災變,當年趕往現場救災的28名消防隊員跟工作人員就曾經出現過這樣的症狀,並在災變後3個月內相繼身亡,這些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福島核電廠工作人員命運如何?令人憂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6/69/2o5iu.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2/22 21:16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太陽進入活動高峰階段,地球遲早都會遭逢太陽風暴肆虐。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表示,全球遲早會面臨激烈的「太空風暴」,可能會造成通訊衛星失靈、飛機停飛並導致停電,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天文學家警告,人類如今較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更容易受到大型太陽風暴的傷害,地球應該為因應1場席捲全球的卡崔娜颶風式災難(Katrina-styledisaster)未雨綢繆。

大規模的太陽噴發會將一波波的輻射線帶電粒子發射至地球,破壞用來協調電腦、飛機導航與電話網路的衛星系統

專家告訴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如果太陽風暴威力夠強大,甚至可讓股市交易停擺並造成停電好幾週或好幾個月。

出現來自太空的破壞,機率越來越大,因為太陽正進入11年到12年自然週期中的最活躍時期

上週全球已經體驗過太陽的爆炸性威力,這波5年來最強大的太陽噴發,以每秒933公里速度將帶電離子流朝地球發射。

這波風暴產生燦爛炫目的極光,導致無線電通訊中斷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貝丁頓(John Beddington)教授說:「太空氣象議題務必要慎重看待,我們過去擁有相對平靜的太空氣象,但我們不能期待這種平靜時期會持續下去。」

他說:「同時,在那段期間內,人類的各種系統可能遭破壞的程度急遽攀升,無論是電力系統中的智慧電網,或是今日普遍使用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全都一樣。」

他說:「情勢已迥然不同,當特定型態的太空氣象可能發生時,我們必須思考加以歸類與解釋,以及發布預警的能力。」

太陽風暴是由太陽的大規模爆炸造成。

大規模爆炸會釋出一波波X射線紫外線,在幾分鐘內衝擊到地球,使得無線電訊號中斷並損壞衛星的電子設備。

10到20分鐘後會爆發高能帶電粒子,對衛星造成更嚴重破壞,15到30小時後,異常強烈的電漿將衝撞地球磁場

電漿會產生極光,也就是北極光,並且會讓電線與電纜產生電流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負責人盧布成科(JaneLubchenco)說:「這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發生以及威力會有多大。」(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22/5/2mvf1.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2/04 17:45 馬杰堯

 

美國近60年最大的暴風雪,持續橫掃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區域,不少地方建築,承受不住大雪的重量,紛紛倒塌,許多車輛被大雪淹沒,美國民眾希望這場大風雪,能早早過去。

晶瑩透亮的冰珠,覆蓋整片樹葉,在大自然中形成這幅美麗奇景,但飽受大雪之苦的美國民眾,卻無心享受。CNN氣象主播:「這次的暴風雪會成為新聞,主要是因為南部異常寒冷,許多地方開始結冰。」

風雪橫掃美國,大半個美國都是一片雪白,房屋倒塌的災情陸續傳出。一陣巨響,麻州的這棟建築物,因為承受不了屋頂上的厚重白雪,就這樣應聲倒塌,加油站屋頂,也被壓得東倒西歪。

暴風雪來的多又快,長長的車陣就這樣,被強烈風雪堵在高速公路上,動彈不得,停在路邊的車輛,被白雪覆蓋到幾乎看不見,有車主為了找車子,傷透了腦筋,還有人必須打破凝結在車窗上的冰牆,才能看到車外景色。民眾:「看吧,一整片的冰牆。」

面對積雪難題,除了出動除雪機,民眾也拿出法寶應對,拎著一袋,在車子四周潑灑,希望能去除積雪,土撥鼠節時,預言今年春天不遠了,對於美國民眾而言,格外希望預言 能盡快成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04/8/2lxb8.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31 17:08 郭展毓 

 

去年耶誕節前,日本人一直以為這個冬天是暖冬,沒想到從跨年夜開始到現在,日本海沿岸幾乎天天在下雪。這波寒流又帶來災情,福井縣的國道上超過1000輛車受困大雪當中,就連電車也完全停駛,有1700多人只能把電車當旅館過夜。

除雪車來回奔波,只因為日本今年的雪,下得特別多。福井縣民眾:「雪下成這樣,最近還沒經驗過哩,下得太過份了。」

老天爺就像把這幾年沒下的雪,一次還給日本一樣,從東北地區到北陸地區的12個觀測點,積雪打破歷史紀錄,新潟縣的魚沼市,積雪將近4公尺,就連九州南部的鹿兒島,都出現2公分積雪。

駕駛人:「因為一直都沒動,不知道是在幹什麼,也該差不多一點。」駕駛人:「我投降了,我塞在這2小時了,想早點回家啊。」

雪下成這樣,日本人已經沒有賞雪的興致,無奈福井縣的國道,竟然有卡車在隧道裡拋錨,超過1000輛車受困大雪中,而且直到中午,狀況依舊無法排除,不少駕駛開始擔心車子沒油,這下恐怕回不了家。

乘客:「已經3個半小時,啊,4小時了。」乘客:「雖然有看電視,不過沒想到這麼嚴重。」

有人困在國道,也有人困在電車上,北陸地區電車停駛,讓1700多名旅客只好把列車當飯店,度過這個大雪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31/8/2lr7v.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29 17:08 黃羿文

 

日本這個週末,再度出現暴風雪,包括北海道,還有日本海沿岸,陸續降下暴雪,北海道最低溫,甚至下探零下30度,青森縣因為暴風雪,工地鷹架倒塌,造成3名工人受傷,九州的宮城縣,積雪是去年的2倍多,這2天還會更冷,提醒您要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注意保暖。

路上白茫茫一片,能見度相當低,日本青森縣暴風雪肆虐,有工地鷹架被強風吹倒,當場壓傷3名正在除雪的工人,東北的宮城縣,大雪同樣下不停,馬路完全被雪覆蓋。

有地方積雪甚至快比房子還高,連大門都被埋在雪中,就快看不到房子入口,這裡高達1公尺52公分的積雪,早就超過去年的2倍,反常的下雪天,當地居民也只能搖頭苦笑。

宮城縣民眾:「本來應該是一個禮拜下個2、3天雪,然後就會放晴3天,但現在雪卻下個不停。」

北海道旭川市,冷到河面上的霧氣都凝結在樹上,出現冰雪天中才有的美景「霧淞」,只是在零下20度的低溫中,民眾可能沒什麼心情欣賞。北海道民眾:「好冷喔,冷到臉好痛。」

北海道持續低溫下雪,甚至有地方還出現,近零下30度的低溫,這週末,另一波寒流又來報到,日本氣象廳已經針對北日本和日本海沿岸一帶再度發出暴風雪警告,連日來火山不斷噴發的日本九州南部高山也可能披上白色雪衣。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9/8/2lntj.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話題   |   更新日期:2011/01/25

 

1.世界各地,動物大量暴斃:

 各種動物的離奇暴斃狀況在全球此起彼落,例如雀鳥暴斃事件竟從美國肯塔基、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加州和阿拉巴馬等5州,直到瑞典、義大利、羅馬尼亞都有所聞,數量可以多達數千隻;巴西、紐西蘭與美國芝加哥、馬里蘭州都有大量魚群死亡。英國則有4萬多隻死蟹被沖上海灘;美國農場約200頭牛因神祕傳染病集體暴斃。

 

2.澳洲水患,鯊魚游進城市:

 澳洲遭受百年大水侵襲,淹水面積已超過法國和德國的總和。除造成傷亡,還有居民指出在被淹沒的城市裡目睹鯊魚出沒,當局也警告居民不要冒險涉水,因為水裡可能有被大水沖來的蜘蛛、毒蛇和鱷魚。

 

3.巴西土石流:

 南半球慘遭水難的不只澳洲,相隔一個太平洋的巴西,因豪雨不斷造成多處土石流,截至日前統計已有700餘人喪命。

 

4.不該下雪的地方也下雪:

 兩場暴風雪讓美國50州有49州被冰雪覆蓋,連夏威夷都有降雪「異象」,只有佛羅里達州倖免。

 

5.低溫破表:

 亞熱帶的台灣年初竟然雪訊紛紛,內蒙古的低溫逼近零下48度,本來四季如春的貴州出現凍雨,南韓出現96年來的最低溫,漢江也因此凍結。 上述怪異現象,除了氣候暖化觀點外,也有論點認為動物大量暴斃可能是因為新年放煙火、中毒、雷暴或是寄生蟲等等,網友則開始猜測,可能是政府正秘密從事甚麼科學實驗,要不然就是外星人來了。另外,全球撲天蓋地的暴雪洪水,使得「末日來臨論」也是輿論的一個大宗。

天災導致糧食、原物料短缺,像澳洲是基本金屬與農畜產品出口大國,只要一漲價,從進口商到老百姓恐怕都要扛不住。

 

 

 

http://tw.topic.yahoo.com/newtopic/article/tw-features.yahookimo.com.tw/twfeaturesyahookimocomtw_201101251630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19 15:54 NewTalk 新頭殼

 

高捷/綜合外電


在全球人口持續上升、氣候變遷等問題下,聯合國報告指出未來10年可能會有全球糧食短缺,飢餓將更普遍,平均每5人就有1人處於飢餓狀態,高於現在的1/7。而各國因開發導致糧食需求增加、可耕地減少農業不受重視使糧價長期偏低、糧食分配不均等問題也讓糧食危機加劇。

根據聯合國在2007年關於氣候變遷發佈的數據,因為人口成長快速,2020年將總人口將達78億,超過目前的69億,並預測2020年前,地表均溫升高攝氏2.4度C,所以世界4大主食小麥、稻米、大豆、玉米,就將會面臨全面性短缺,無法供應增加的人口,而未來10年全球糧價也可能上漲20%

非洲預期受創最嚴重,由於溫度更高、更乾燥,非洲有近2/3可耕地在2025年前就會消失,玉米也會在某些地區完全絕跡,美國玉米產量也會減少,但小麥產量未來反而會增加5%到20%,北歐小麥產量也將增加3%到4%,但世界第2大稻米和小麥生產國印度產量可能銳減30%。

報告也指出,在中國,農作物產量預期可能提高20%,使中國為世界第1大稻米及小麥生產國。而氣溫升高加上降雨改變,有助提升主要作物咖啡的產量,衣索比亞將可能獲利,其目前是世界第6大咖啡生產國。

法新社則報導,美國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布朗(Lester Brown)表示全世界已形成兩個巨大沙塵暴區,1個在非洲,另1個在中國和蒙古,都是因過度耕種而導致土壤風化。布朗也提到,氣溫只要每上升攝氏1度,就會導致穀物生產減少10%

報導也指出,美國、中國、衣索比亞、北歐等少數國家在溫度和降雨改變下,作物產量反會提升。對此,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盧虎生表示,中、高緯度地區,輕度的暖化可提高作物的產量,但低緯度地區及乾旱區,即使微量暖化也可能造成產量下降,整體上若暖化高於攝氏1至3度C,將可能造成全面糧食生產下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135/2l3j3.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22 14:00 呂青倚

 

全球暖化已經讓不少島嶼面臨沉島危機,杜拜的世界島也不例外,島上以人工填海方式打造的300多座島嶼,現在也不堪暖化影響,正在悄悄下沉,不少砸下重金購買的富豪氣炸了,有的甚至對開發商提出告訴。


影片片段:「世界最創新,最具開發性的房地產。」

陽光沙灘、清澈海水,就圍繞在你家門外,位在杜拜外海4公里的世界島,宛如人間仙境。影片片段:「世界島,一個超乎想像的地方,這是一項創舉。」

不過這段當初世界島房產的宣傳影片,現在看起來卻風光不再,因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開發商耗費5年,以人工填海方式,在島上打造的300多座島嶼,各種豪華別墅以及飯店正在往下沉,被逐漸上升的海平面吞噬

不少在這置產投資的客戶氣得跳腳,其中買下世界島航運權的客戶,也對開發商提告,雪上加霜的是,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現在開發計畫也喊卡,只是都還沒完工,就爆出島沉危機,也讓砸下重金購買的富豪們,有苦說不出。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2/8/2l9lm.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15 11:20 郭傳信

 

(法新社華盛頓14日電)

本週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表示,古代樹木年輪顯示了氣候變遷與人類史上重大事件之間的關連,包括遷徙、瘟疫和帝國興衰

在中世紀和古羅馬興盛時期,可見到潮濕多雨、氣候溫和的樹輪痕跡,而乾旱驟冷的痕跡,則印證了當時人類大規模遷徙的時期。

瑞士聯邦森林、雪暨景觀研究所(Swiss FederalResearch Institute for Forest, Snow and Landscape)研究員邦特根(Ulf Buntgen)是研究報告首席作者。他表示,為求証環境記載歷史事件的吻合,研究人員觀察了過去2500年來、超過7200件的樹木化石

對降雨或降雪變化敏感橡樹年輪,能夠根據環境中發生的事情而出現不同變化

研究報告表示,過去文明的興衰環境變遷有關,影響主因在於水源供應、農業生產、人類健康和內戰衝突

報告說,觀察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樹輪樣本,潮濕溫和的夏季發生在古羅馬和中世紀興盛時期。

「大約西元250-600年間愈趨頻繁的氣候變化,也正是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滅亡及民族大遷徙(Migration Period)動亂的時期。」(譯者:中央社郭傳信)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5/19/2kv5u.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14 13:49

 

歐洲最有名的火山之一,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愛特納火山,從12日開始噴發火紅岩漿,並且持續冒出高熱煙灰,晚上觀看火山,大量的岩漿灰燼有如瀑布般直往山腳流下,場面非常壯觀,不過當局不敢大意,一度關閉機場,就怕火山灰影響航班起降。

在暗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熾熱的熔岩漿,不停噴發,愛特納火山鮮紅與金黃的岩漿,有如壯麗的瀑布,頻頻往東流下。

住在山腳下的居民,一方面讚嘆大自然的威力,一方面卻憂心,愛特納火山會不會摧毀家園,當地政府也一度關閉附近2座機場。CNN氣象主播:「(火山)位於地中海,西西里島上,這個海拔3300公尺高的火山,目前並沒有噴發出太多的火山灰。」

愛特納火山在當地時間星期二開始蠢蠢欲動,到了星期三火山開始噴發岩漿,所幸到了星期四,威力就逐漸減弱。

CNN氣象主播:「這是屬於低密度火山爆發,你可以看到熔岩漿跟石頭,往上噴發好幾百公尺,不過不像當時在冰島,一次可以噴發好幾千公尺高。」

愛特納火山是歐洲最高的活火山,火山位在地震斷層帶交匯處,活動相當頻繁,每隔幾年就會噴發一次,所幸這一次,並不會威脅到附近的居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4/8/2ktg9.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09 09:55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斷崖邊的台灣─台灣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李遠哲主講「低碳社會的新思維」指出,全球面臨最嚴重的兩個問題就是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消失

 他說,地球溫度如上升攝氏2度,大家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事實上是很嚴重的,想像地球是人體,人的正常體溫是36.5度,上升2度,達38.5度可能就要生病,躺在病床上不能動了。

 地球給人類的恩惠並非取之不盡,試想,如果有一天蜜蜂消失了,沒辦法採蜜授粉,幾十公斤重的人類得爬上樹梢為花授粉時,是不是也代表人類即將消失?

 「人類社會已過度開發。」李遠哲認為人類要覺醒,他說台灣莫拉克颱風風災、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的大水都是極端氣候的表現,顯示極端氣候之嚴重,如果大家不趕快下定決心改變,會有很大的問  題,人類應該超越國界,學會攜手合作,共同解決地球的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9/2/2kio3.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07 12:50 陳怡竹

 

(法新社華盛頓6日電)

 

根據一份今天發表的科學研究顯示,墨西哥灣去年發生美國史上最嚴重漏油事件,釋出的大量甲烷4個月內就被細菌消化殆盡

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油平台去年4月20日爆炸,造成大量原油外洩,其中有20%是甲烷

這場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漏油在去年7月終於止住,但已造成百萬加侖的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地質化學教授瓦倫坦(David Valentine)告訴法新社:「這些甲烷在9月初就完全被消化殆盡... 速度很快,我們非常驚訝。」

這項研究刊登在今天出刊的「科學」(Science)雜誌,瓦倫坦是主要作者之一。他說,從細菌快速「消化」甲烷來看,顯示微生物在防止海底的溫室氣體逸入大氣層造成地球暖化上,很可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瓦倫坦表示,細菌也吃掉了一些流進墨灣的原油,但是研究人員還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他補充說,使用化油劑可以促進微生物消化原油。(譯者:中央社陳怡竹)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7/19/2kf27.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07 17:47 葛崇恩

 

【台灣醒報記者葛崇恩台北報導】


「政府如果不把減能減碳列為首要目標,只重視經濟發展,到了民國150年就要面對災難。」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今日在成大孫運璿建築研究大樓記者會表示,政府和企業應把節能節碳列為首要目標,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並積極開發綠建築,實施低碳節能方案,以減緩全球暖化的衝擊。

鄭崇華表示,地球曾因為氣候變遷而面臨四次冰河期,但時間都歷經幾萬年才有所變化,但根據專家所公佈的研究顯示,現今才短短百年,上升溫度就已超過冰河期所上升溫度的總和。因此他希望,政府跟大眾能夠對此深切省思,拿出行動。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這幾年企業開始發展電動車、綠建築,鄭崇華對此高度肯定。他希望,政府應向民眾宣導減能減碳的重要性,從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做起,以減緩溫度升溫速度

對於下周成大孫運璿建築研究大樓的將落成啟動,鄭崇華認為,對節能減碳,有實質的幫助,此大樓可減少65%的能源,平均每個月只花43.6度電,相當於家庭用電量,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能被綠地全數吸收

今年坎昆氣候會議提到,如果各國政府再不把節能減碳列為首要目標,恐怕再過五十年,全球溫度將會上升四到五度,海平面將會上升,許多低海拔國家也會因此被淹沒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7/115/2kfo9.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