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習思考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

 

 

 

每個人的喜怒哀樂悲恐驚憂,
受到獨特的大腦活動形態所影響,
禪修靜坐可以重新設定情緒的神經迴路
已為二十一世紀的心理治療帶來重大改變!

 

 

你可以輕易從挫折中恢復,或是傾向沉溺於絕望之中?
為什麼在許多人陷入愁雲慘霧的時候,另一些人總是神采奕奕?
你的朋友往往懷疑你會通靈,因為你總是可以猜出他們心裡所想!
或者你常被親密的人、工作夥伴控訴「完全狀況外」!

 

  每個人獨特的大腦活動形態,會影響我們如何感覺、思考和生活,頂尖的神經科學家戴維森以一個接一個精采詳實的實驗,整理出近四十年來從大腦機制來研究人類情緒的卓越成果。他發現情緒形態是由六種向度組合,包括:回彈力(回復快∕慢)、展望(正向∕負向)、社會直覺(白目∕善解人意)、自我覺識(不自知∕敏銳)、情境敏感度(失禮∕得體)與注意力(聚焦∕分心,構成我們的情緒圖紋,也就是個人大腦情緒生活的基礎;透過評估情緒形態的問卷,你可以了解自己在各個向度上的落點。

 

  正因為情緒形態大腦神經迴路決定,所以大腦可塑性讓情緒管理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無論你的情緒形態是怎樣的組合,知道它的特點是了解情緒如何影響健康和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接下去就能決定要分別移往六個向度的哪一端

 

  當靜坐冥想遇上神經科學,戴維森結合了學術生涯和個人興趣,他找到心智訓練改變大腦的明確方法:以正念(內觀)靜坐強化同理心、慈悲心、樂觀和幸福的感覺。洞悉自己的情緒形態,你可以選擇最有效的方式回應不同的情境透過心智訓練重新設定自己在情緒向度上的位置,你可以建構出適合自己性情的生活,過得比較健康、生命比較圓滿。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87209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01月26日16:22

外灘畫報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老蓋茨和妻子瑪麗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老蓋茨和妻子瑪麗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在婚禮上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在婚禮上

 

 

做比爾·蓋茨的父親,簡直“不可思議”

 

  比爾·蓋茨小時候並不是個讓人喜歡的傢伙。他做事磨磨蹭蹭,經常遲到,總是咬鉛筆頭,吃飯時讀書,很少疊被子,不願意與同學交往。這樣的一個孩子如何成長為微軟帝國創始人、連續13 年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在《每個孩子都是蓋茨》一書中講述了比爾·蓋茨的成長故事。

 

文/王瑤

  “作為父親,我從沒想像過,這個住我的、吃我的、用我名字的叛逆小男孩有一天會成為我的老闆,”老蓋茨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道,引起台下哄笑, “但這就是現實。”

  今年84歲的老蓋茨曾經是西雅圖的一名律師,在退休前,他是Preston Gates & Ellis 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這家律所後更名為K&L Gates,是全美十大律所之一,旗下有超過1800名律師。

  1994年,相伴40年的妻子瑪麗因癌症逝世後,老蓋茨就一直希望用各種社會工作讓自己忘卻悲痛,特別是妻子鍾愛的慈善事業。1998年退休時,老蓋茨接受兒子和兒媳梅琳達的建議,擔任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聯席主席一職,為孩子們打工,並從事慈善事業至今。

  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慈善組織,自成立以來,蓋茨夫婦已向基金會捐款超過280億美元,沃倫.巴菲特也是基金會的主要捐贈人之一。而老蓋茨就是這筆龐大資金的管理者

  雖已是耄耋之年,他仍堅持每天親自開車到位於西雅圖的基金會上班,十餘年來,他是唯一一位經常出現在蓋茨基金會的名為“蓋茨”的人。

  老蓋茨說這種“勤奮”與生俱來,從祖父輩到他,再到比爾.蓋茨,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勤奮。如今,老蓋茨把這一家族故事集結成書,像所有成功的家長一樣,他樂於分享育兒經驗。在《每個孩子都是蓋茨》一書中文版面世之際,老蓋茨接受了《外灘畫報》的郵件專訪。

  比爾.蓋茨成功的秘密

  在微軟成功的初期,當比爾.蓋茨開始成為世界知名人士時,幾乎所有人——從《財富》雜誌的記者到門口雜貨店收銀員的鄰居,都忍不住會問老蓋茨這個問題:“你是怎麼培養出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的?有什麼秘密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他常常自言自語:“就算有個不為人識的秘密吧,因為連我自己都沒有搞清楚!”

  老蓋茨原名為比爾.亨利.蓋茨二世。當1955年10月,他的第二個孩子——他唯一的兒子降生時,按家族承襲父輩姓名的傳統,將會從自己的名字中取一個字給他給兒子,於是他被命名為“比爾.蓋茨三世”,但考慮到家裡有兩個比爾容易混淆,就決定用“Trey”(特利)當做他的小名。在家人愛好的紙牌遊戲中,“Trey”指的是有三點的紙牌。

  小蓋茨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老蓋茨從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進入律所,而是選擇回到家鄉西雅圖的布雷默頓鎮,從委託代理人做起——這並不是一份顯貴的職業,他必須通過代理離婚案、酒後駕車案等瑣碎辛苦的工作積攢經驗。母親瑪麗是銀行家的女兒,也是美國聯合慈善總會(the United Way)的領導者之一,同時還要照顧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三個孩子。

  “小時候,父親總是早早地收拾文件夾,出去做法律諮詢。”比爾.蓋茨回憶說。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與書和母親相伴度過的,他很早就通讀了《世界大百科全書,還經常拿國際關係、經濟學和諸如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為難父母。而父親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購書、去圖書館借書,他不得不及時返還​​圖書館一部分書以便藉出更多,來滿足兒子不竭的閱讀量

  老蓋茨認為,在比爾.蓋茨的學前教育中,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得益於比爾.蓋茨的外祖母嘉米。老人總是喜歡讓孩子們讀故事書,並從旁指導,嘉米讓他們搶著大聲閱讀書的內容並加以討論,結果是孩子們迅速掌握了大量詞彙

  老蓋茨並不諱言他為小蓋茨的學前教育花費的心血,鋼琴課、體育課……即便後來證明小蓋茨並沒有這方面的特長。

  “我們在早期學前教育上每投資1美元,將可使我們的納稅人節省矯正教育上的7美元投資。”他說,為何不把花費在矯正教育、修監獄上的數十億美元用於學前教育呢?一項研究顯示,沒有讀過幼兒園的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被逮捕的概率高於讀過幼兒園的孩子70%以上;

  比爾.蓋茨那時候還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雖然並沒有染上叛逆時期的種種惡習,但他的愛好就只是讀書思考那些成年人認為理所應當或者無暇顧及的問題,以至於老蓋茨和妻擔心兒子因此患上自閉症

  小蓋茨的動作有時候非常遲緩,經常遲到。似乎每一次打算外出時,家裡的其他人都已經收拾停當,早早坐在汽車上等候出發,或者至少是已經扣好了大衣扣,整裝待發,這時唯獨不見小蓋茨,大家就會問: “特利在哪兒?”另一個人就會回答:“還在他的房間裡。”

  小蓋茨的房間位於日光地下室,地面上的部分連著大門和窗戶,正對著庭院。於是他的母親就會在臨行前一次又一次地衝下去喊他:“特利!你還待在下面乾嗎?”

  有一次,小蓋茨揚著腦袋,反問她:“我在思考問題啊,媽媽,難道你們從不思考嗎?

  特利在小學裡不願與同學交往,爭強好勝總是想顯示自己比別人讀的書多,還常常一連發呆幾個小時——他是在思考。

  “他很討人厭,總是很自信,人們一想到比爾就覺得他有可能會拿諾貝爾獎,但他一點也不懂禮貌。”他的一位小學同學說。小蓋茨的倔強一度讓他交不到朋友,他的一名女同學曾對《紐約客》雜誌說道:“你必須引領比爾融入到人群中,因為他不具備這種社交能力。”

  老蓋茨夫婦刻意找機會讓他與外界接觸,比如在晚會上做引路員、在父親的事務所裡做雜役,而老蓋茨認為家庭聚會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在比爾.蓋茨很小的時候,老蓋茨和妻子就開始組織大規模的家庭聚會,在西雅圖的郊區齊爾諾,每個夏天都能看到11個人大家庭的身影,他們在這做著兩人三條腿、用勺子掂雞蛋等遊戲,來培養孩子的協作和競爭能力。

  比爾.蓋茨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說,“他們總讓我做那些當時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游泳、足球、橄欖球……這種活動給了我培養領導能力的機會。 ”聚會延續到他17歲時才結束,後來的“微軟奧運會”也正是脫胎於“齊爾諾聚會”。

  “這些活動使孩子們能夠從一個延伸型的大家庭中感受並理解關愛。我相信這些是幫助他們取得成功的要素。”老蓋茨說。

  人生的兩次轉折:轉學和退學

  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銀行家女兒瑪麗來說,小蓋茨並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他做事磨磨蹭蹭,經常遲到,總是咬鉛筆頭,吃飯時讀書,他很少疊被子——這一惡習還被他帶到了哈佛大學。微軟CEO、蓋茨的校友史蒂夫.鮑爾默說:“他常常沒有脫衣服就進臥室,躺下就睡。床鋪當然很亂,因為他從來沒有時間整理床鋪。”他的妹妹利比也說:“他真的很髒。”

  兒子的行為與母親格格不入,他們總是為瑣事爭吵。老蓋茨說:“我和瑪麗都在老式家庭中成長,父母說什麼我們都得服從。這種模式不適合於特利。”處在叛逆期的小蓋茨顯然不想讓嘮叨的母親插手自己的生活。“他從十一二歲開始,感情方面就很獨立了。他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想自己做主這使我們很難受,尤其是瑪麗。”

  當類似的衝突又一次在餐桌上爆發時,11歲的小蓋茨對著母親大喊大叫,總是做調停人的老蓋茨將一杯水潑到的兒子的臉上。隨後,他們將兒子帶進了心理診所

  比爾.蓋茨曾對《財富》雜誌回憶他看醫生的經歷,“醫生說和父母作對毫無益處,父母做什麼都是為我好。這真有趣,我竟然由此改變了想法。” 醫生同時也開導蓋茨夫婦,他們應該給兒子更大的自由

  這次心理諮詢讓夫婦倆下定決心給兒子轉學。他們將小蓋茨送到西雅圖收費最高的私立學校之一——湖濱中學,這裡正是以自由聞名。學校裡的各種協會和興趣班讓孩子們得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愛好。小蓋茨很喜歡湖濱中學的氣氛,大人們不會裝模作樣,“老師們碰到棘手的難題就交給學生解決,而不像其他學校的老師那樣,直接把這道題斃掉。”

  意外的是,小蓋茨與父母的關係竟也慢慢緩和起來。在回顧兒子的成長經歷時,老蓋茨不得不為自己這個明智決定慶幸如果沒有這次轉學,也許就沒有如今的比爾.蓋茨,更不會有微軟。

  1967年,計算機剛剛在美國興起不久,教學理念前衛的湖濱中學就率先開辦了電腦課,學校用母親們的捐款購進了一台笨重的計算機,16位出類拔萃的學生可以首先進入這個學習班,數學尖子比爾.蓋茨是其中之一,正是在這裡,當時還是初中生的他結識了比他大兩屆的高中生保羅.艾倫

  比爾.蓋茨的電腦水平在學校裡出類拔萃。有位高年級學生在操作一個BASIC程序時遇到困難,老師把比爾.蓋茨帶到電腦旁,他在鍵盤上敲了兩下,便弄出了正確的程序。後來他成為電腦小組的組長,團隊裡都是比他年級高的學生,這段經歷給了他極大的自信

  比爾.蓋茨上高中時,電腦水平已可以勝任黑客的工作,他常常從地下室溜出,和保羅.艾倫一起為一家計算機公司做“測試”工作。由於姐姐小心翼翼保守著秘密,忙於工作的老蓋茨並不知道兒子在校外的夜生活——將黑客工作作為其第二人生。

  老蓋茨夫婦在腦海中早已幫助特利設計好了未來——進入哈佛法學院,以後成為律師。1973年,比爾.蓋茨在SAT(學術能力評估考試,當時的滿分為1600分)中取得了1590分的成績而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老蓋茨的夢想幾乎實現了一半。

  然而,除了計算機,比爾.蓋茨對什麼課程都提不起興趣。他的哈佛同窗安迪說:“他總是靠小聰明對付過關。有個古希臘文學課,他整個學期幾乎不做作業,臨考前他才抱佛腳,但仍然能考出B的成績。”

  大二的時候,他和艾倫終於禁不住計算機潮流的誘惑,準備“下海”。蓋茨向父母宣布,決定從哈佛輟學以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等到他從哈佛畢業時,早已“錯失改變世界的良機”。

  “得知這個消息,瑪麗比我還揪心,”老蓋茨說,“我們和其他父母一樣,僅僅是想讓孩子得到一個大學學位。”

  1975年,兒子背井離鄉跑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創辦微軟公司,夫婦倆嘴上卻表現出支持,因為大學生休學一段時間去社會實踐在美國是很普遍的現象,兒子也向他倆承諾,“隨後”會回到哈佛完成學業。

  沒想到“隨後”這一天直到32年後才姍姍來遲。2007年,哈佛大學法學院決定授予比爾.蓋茨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他對著台下的老蓋茨說:“爸爸,我早就告訴過你,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蓋茨家族和微軟

  在微軟早期的發展中,蓋茨家族的幫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蓋茨創立微軟後迎來的第一個機會就是與IBM合作,其中離不開母親瑪麗的作用。

  瑪麗是美國聯合慈善總會的志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她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的第一名女性領導人。在聯合慈善總會董事會,她結識了時任IBM公司總裁的約翰.歐寶。通過瑪麗的介紹,歐寶知道了微軟的存在。

  微軟當時正試圖把MS-DOS推銷給IBM,希望IBM的電腦出廠時能隨機附帶這個工作平台。比爾.蓋茨面對著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數字研究公司,這家公司曾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微機操作系統CP/M。當時歐寶評審微軟的提案時,他立刻說:“噢!這是瑪麗.蓋茨的兒子。”IBM的員工說,蓋茨的媽媽扮演了兒子的推薦人的角色,讓蓋茨贏得了IBM的好感。

  微軟最終站在了“藍色巨人”的肩膀上,MS-DOS操作系統被IBM採用,而蓋茨的專業也給IBM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個比他歲數更有智慧的年輕男子——一位程序設計天才,他那與生俱來的直覺,讓他掌握如何與IBM爭取有利的合作關係。”一位IBM高管說。

  當IBM提出購買MS-DOS的專利時,比爾.蓋茨聰明的拒絕了。在這之後,許多計算機製造商紛紛採用MS-DOS作為產品的操作系統,讓微軟身價大增。

  1978年,比爾.蓋茨決定將公司搬回家族所在地——西雅圖,因為沒有精英人才願意去阿爾伯克基的沙漠里工作,同時他也希望隨時能與家人交流。“每個週日我都回家與父母聊聊我面對的挑戰,然後獲得一些建議,回家就是減壓。”

  在西雅圖,老蓋茨利用他指導中小企業的經驗給微軟提供幫助,他的律師所給微軟提供法律支持,他請來了西雅圖的商業人士供職於微軟的董事會。老蓋茨夫婦還通過朋友,把沃倫.巴菲特介紹給兒子認識。而比爾.蓋茨的大姐、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克里斯蒂也為微軟提供了專業的財務指導。

  在微軟逐漸成為美國IT業的中堅力量後,有人勸比爾.蓋茨上市,他卻異常煩躁地拒絕這一提議,因為他擔心這一資本行為會讓工程師們分心。

  這時,老蓋茨勸說兒子放鬆下來,因為上市融資會給微軟的未來鋪設一條更平坦的道路。“那次我和父親談到了上市的很多缺點,然後我們商量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比爾.蓋茨回憶說。讓公司上市意味著要按法律程序辦理大量的手續,老蓋茨曾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服務,這正是他所擅長的。

  1986年,在成立11年後,微軟終於上市,僅用了一年,微軟的股價就翻了6倍,蓋茨也一躍成為億萬富翁。據《福布斯》估計,他在1987年的淨資產已達到12.5億美元。

  此時的老蓋茨逐漸意識到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感覺到兒子的預言已成真——微軟會改變世界

  “我記得80年代我和瑪麗、特利的外祖母第一次駕車去微軟總部時的情景,第一座微軟大廈正在建設,另一座正打地基,這種感覺太特別了,比盈利數據或者登上媒體的商業版真實得多。”老蓋茨說。

  在1998年加入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後的一次演講中,老蓋茨以開玩笑的口吻抱怨了兒子。“原來人們提到比爾.蓋茨,那是​​在說我,有哪家西雅圖的公司選發言人,我不是最熱門的人選,那也是後備。”他提醒聽眾,以後以自己的名字給孩子起名一定要小心,自從兒子的聲名蓋過自己,他就自動將名字改為Bill Gates Senior。“看看我,我現在連個名字都沒有,不但加了個'老'(Senior)的前綴,還要向兒子匯報工作。”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老蓋茨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在比爾.蓋茨50歲生日時,老蓋茨給他寫了封信。“在信中,我告訴他,我相信他的成功和他一貫保持的好奇心密​​切相關。”信的結尾老蓋茨下了一段結論,以非常簡潔的語言描述了作為比爾.蓋茨父親的感受:

  一直以來,我都告誡你們這些孩子,對於那些未能預期實現的高期望的事情,慎用形容詞“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是一個色彩濃重的單詞,只用於特殊場合,描述那些讓人極度難以置信的場面。但是,今天,在這裡我想說,作為你的父親感覺確實很棒,簡直……不可思議!

  B=The Bund

  G=Bill Gates Sr.

  B:您寫這本書時已經80多歲了,能談談你為寫這本書和整理資料花費了多大精力嗎?

  G:我最初是想為孫輩們整理一本故事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和朋友瑪麗.安.麥克金每週都花上個把個鐘頭做記錄工作,把這些整理好的對話記在本子上,如今這些本子有三大箱,佔了很大一個櫃子,有了這些記事本才有了這本書。

  B:坦率的說,在中國,大多數人是通過您的兒子才認識了您,或許會有一些人會認為您是藉助兒子的名聲賣書,您又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您出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

  G:我為我三個孩子感到驕傲,包括比爾。很自然,人們對比爾是如何培養的,哪些點子、哪些人可能影響過比爾更感興趣,我很理解。當然,他的母親曾對他有重大影響——她是一位充滿活力、有思想的、極有天賦的女性,她堅信我們應該追求卓越、共同分擔責任。我想比爾從他母親那學到了很多,這也是我希望人們從我的書中領悟到的東西之一。

  B:蓋茨這個名字在中國有很高的號召力,這是否讓您感到吃驚?您將這本書的中文版帶到中國,最想對中國的父母說的是什麼?

  G:我曾去世界各地旅行過,不停地對“蓋茨”這個姓氏有多出名感到吃驚。有時候,還有點懊惱——自從我兒子用了跟我同樣的名字,我不再對這個多年來獨享的名字擁有專利,偶爾會覺得我被貶低了——但這種感覺隨即就被為兒子驕傲的情感取代了。我希望中國的家庭也理解,蓋茨家的生活跟他們一樣——我們的育兒經跟他們沒什麼不同,儘管“蓋茨”這個名字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們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員。

  B:您書中提到了一些對您有重大影響的人,包括您的父母、姐姐、教練肯.威爾斯(Ken Wills)以及教授威廉.威爾遜(William Wilson)等等。您認為這其中給您最大影響的是誰?為什麼?您是蓋茨的兒時偶像或是最大影響者嗎?你們談論過這個話題嗎?

  G:很難說誰對我的影響最大,你提到的這些人從不同的側面影響了我。正是這些不同的方面最後匯成了一種影響——他們每個人對我都很重要,我從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學到了凡事要抱著虛心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是我兒子的偶像嗎?不是。我希望比爾曾回顧過的我人生和訓誡,尊重我的想法。

  B:在教育孩子時,大人們總是說:你以後要跟我一樣,或者千萬別跟父母一樣,您當時怎麼跟兒子說的,您希望他步自己的後塵嗎?他在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後,您是否曾感到失望?

  G:我希望我從未對兒女們說過“以後要跟我一樣,別跟我一樣”的話。我們的準則向來是做到最好、去追尋夢想。比爾從哈佛大學退學後,我不但感到沮喪,還為他的未來擔心——他沒有大學文憑怎麼辦。但現在我很肯定孩子們遵循了我們的教導,為了夢想做到最好——但那時在我兒子眼中,我沒有去夢想的能力。

  B:蓋茨曾讓你失望過嗎?包括他的退學?

  G:正如我剛才說的,他的退學讓我失望、震驚,但結果證明他選擇了一條最正確的道路,作為父母,沒有什麼更好的回報了。

  B:您曾是一名律師。那麼在您的職業生涯中,對您影響較大的事情有哪些?這些經歷和故事對教育孩子們有哪些幫助?

  G:在書中,我寫了幾則我做律師時的故事,我們律師總是能看到生活和商業社會中的不同方面,這個職業是我們文化的一扇窗,我敢肯定這些經歷和故事對我的孩子有影響——就像他們自己的故事一樣,長大,並用他們的自己故事教育孩子。

  B:您一直低調、謙遜行事,是不是不想給您的兒子太多的壓力?

  G:我有很多事值得謙遜,我每天都這樣提醒自己。如果我不如此,很多人也會這樣做的。這是我的天性使然,並不會因為我的兒子或女兒而有不同的行事風格。

  B:在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您一定跟他有過不同的意見或想法,那時您都是如何去處理的呢?

  G:這麼些年來,我和比爾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討論甚至爭論,但這是一種益脾的、增長見識的有趣做法,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改善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

  B:在培養孩子上,您持什麼樣的態度?

  G:尊敬、坦承的交流、愛。

  B: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他為慈善事業捐了很多款,您的家庭對財富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G:當我年輕時,我總害怕生活在貧窮中。我在大蕭條時期成長,開始懂得開源節流的意義,錢要花的精明,也是需要通過努力工作來賺到的。我至今仍抱有這種想法。

  B:您對您兒子現在的成績滿意嗎?為什麼?還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嗎?

  G:我當然對比爾的成就感到滿意,無論是他的事業還是家庭。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對他的生活方式我再驕傲不過了。當然,我堅信他在精神上、能力上、生活上還會有所成長——我希望我們中的任何人都不要對自己的成就驕傲自滿,坐在那放鬆停滯不前。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沒有完成,生活還需要再完善。

  B:您是否也從兒子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G:在我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這個叛逆的少年拖延了我們出行的時間,他問我們:“我在幹什麼?我在思考。難道你們從不思考嗎?”他給我上了有力的一課——不管你有多忙,你做的事有多重要,都要花時間思考。

  B:現在你們家庭聚會的頻率是?餐桌上談論的話題更多的是微軟的管理還是慈善事業?

  G:我們家庭經常聚會,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慶祝儀式,我們討論的話題包羅萬象,像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未來世界領導者之一的背後動力,討論那些還沒有像我們這樣富裕起來的人們,也會討論育兒經驗,還有我們的校隊什麼時候才能獲得“玫瑰碗”(年度性的美國大學美式足球比賽冠軍)。我們的話題沒有邊界,聚會時常拖到深夜。

  B:現在,您的兒子也已退休並致力於慈善事業,那麼您對於他還有怎樣期望呢?

  G:我的兒子已不再積極參與微軟的日常事務,他現在全力投入到生活以及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工作中​​來。

  B:為什麼在八十高齡的時候,您仍舊全身心投入運作全球最大的慈善機構——蓋茨基金會?

  G:因為我感到自己仍是必需的,我也有能力幫助別人。我想我們都是這個事業中的一員,我有責任也有意願去做這個星球上有用的一員。

  B:您的家庭希望慈善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G:我不清楚​​,我只能說,慈善最終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http://news.sohu.com/20100126/n269839491.s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人都是瘋子:第一本解析領導特質與精神疾病關聯的機密報告A First-rate Madness:Uncovering the Links between Leadership and Mental Illness

 

內容簡介

 

判斷領袖特質的全新觀點!
你之所以沒辦法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你不夠瘋狂!
史上最驚人大膽的領導者精神分析!

 

甘迺迪、林肯、邱吉爾、甘地,這些偉大的領導人物有何共通點?

答案是:他們都是瘋子。

你是不是說話速度很快,而且常常停不下來?

你會不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也發現自己不太能專注?
還是你很喜歡社交,朋友都說你風趣幽默? 

如果你有以上行為,那麼你可能有輕微的躁症或鬱症病狀。
不過先別驚慌,這也可能表示你身上具有領導者的特質。 

柏拉圖這麼說:「我們都有某種程度的瘋狂,那是我們創造力的養份。」

本書作者是精神科醫生,他發現歷史上許多領導人物其實都為精神疾病所苦。而這些精神疾病所帶來的人格特質,正是他們之所以成為偉大領袖的原因。例如,憂鬱症會帶來現實感和同理心,躁鬱症會加強創造力,而輕躁症則會使人產生順應力。 

除了從這些領導人的不凡人生找出精神疾病的蛛絲馬跡,作者也舉出一些所謂「精神健全」的領袖來對比這些瘋狂的領導人,並得到一個大膽的結論:在非常時期,精神正常的領袖並無法發揮領導能力,精神上有缺陷的領導人反而能以獨特的思考方式化危機為轉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3159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雜誌          2013.05.07

               【邱玉珍、部分內容摘自張學岺著作《明天吹明天的風》】 

 

  •  
    前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話快人快語、一針見血,常語驚四座、引起媒體爭相報導柯氏語錄, 他說自己「不會看人臉色、說話很白目」,並非故意譁眾取寵,但鮮少人知道,那是因為他有「亞斯伯格症」。 對柯文哲來說,亞斯伯格症(輕微自閉症)並沒有對他造成太大困擾,惟一的困擾是他常搞不懂人情世故,講話常得罪人也不自知。「小時候我就是一個怪咖。」柯文哲一邊吃早餐一邊說:「我兒子有亞斯伯格症。後來,醫師告訴我,從我的說話方式及一些行徑,判定我也有亞斯伯格症。」他接著說,後來想想,可能因為他有亞斯伯格症,說話很白目,所以記者喜歡採訪他。

兒子三歲前不開口

談到兒子罹患亞斯伯格症,柯文哲說,他兒子三歲前都沒有開口說話,一度以為是自閉症,後來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天下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柯文哲也不例外,聽到兒子是亞斯伯格症,雖有些遺憾,但也只能自我安慰還好不是自閉症,只是亞斯伯格症而已,至少還能正常上學,只是人際關係有些困難。 父子同為亞斯伯格症,柯文哲跟兒子卻不親,不知如何表達關心。去年父親節時,他曾寫一篇文章給兒子,希望兒子不要像他「一輩子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而活得很辛苦」。柯文哲說,兒子是亞斯伯格症,不易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人多的場合就不自在,只有遇到很熟的人,才能自在地交談。 柯文哲在文中把兒子的名字大剌剌刊登出來,難道不擔心兒子被貼標籤?他說:「我兒子有亞斯伯格症根本不會理會外人的眼光,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像高中聯考時,兒子的成績可以分發到成功高中;但他認為兒子失常,叫兒子再重考,結果沒考上理想高中,只好讀私立高中。考大學時故事重演,大學學測分數可上清大、交大,柯文哲卻認為失常才會考這麼差,結果兒子指考完只能去念師大。 談起這段往事,柯文哲有些愧疚,但兒子都沒有意見?柯文哲妙答:「他是亞斯伯格症啊!沒什麼想法。」這樣說,兒子不生氣?他說,兒子的思考很單純,小兩歲的妹妹生氣時,也會指著哥哥的鼻子罵:「你是亞斯伯格症。」 回想自己的童年,柯文哲說,他小時候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易與人交朋友,現在沒有社交障礙,是後天學習來的。柯文哲的兒子目前在清大念動力機械系,住校一年多,連室友名字都不知道;柯文哲笑笑說,這就是亞斯伯格症,不知道如何與人互動。

 

大腦缺乏社交訊息

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岺的兒子也是亞斯伯格症,兒子三歲以前,她一直以為兒子以後一定是天文學家,因為他對天文、數學、符號等,幾乎過目不忘,每周六到天文台報到,所有問題都難不倒他,天文台的叔叔、阿姨送他成疊禮物,因為所有題目他都會,求他不要再到天文台搶答題目。 張學岺的兒子三歲時上幼稚園,一次耶誕節上台表演,老師要每個小朋友玩角色扮演,她兒子就是不肯。問他為何不玩角色扮演?她兒子很正經地說:「我要當自己!」當時,張學岺就意識到,兒子的行為、思考跟別人很不一樣。 幼稚園畢業典禮上,每個小朋友說,以後要當醫師、教授、總統……,只有張學岺的兒子說:「長大後,我要一直玩、一直玩……。」張學岺的兒子長大後,有一天突然宣布要去當傘兵,餐桌上大家一陣沉默,最疼他的阿嬤都要崩潰了,但他認為,要當兵就好好當,去什麼涼單位! 張學岺表示,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很有主見、很固執,沒有同理心,不知如何與人互動,人家講笑話抓不到笑點,很難跟別人交朋友。在她的門診裡,有一個小病人,每次來都穿戴整齊,上衣的每個釦子總是釦好,問他,天氣這麼熱,為何要把釦子都釦起來?小男生回答:「不釦起來,那衣服做釦子幹嘛!」 小男生的回答讓人傻眼,但他講的也不是沒道理。張學岺說,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很迷人,有時會讓人抓狂,有時又想逗他們,增加看診的樂趣。一位亞斯伯格症小男生跟女同學打架,媽媽帶他到醫院求診,小男生說出事情原委,他和班上一位女同學都想吃雞肉,女同學把餐盤裡的雞肉用湯匙切成一半,認為一人一半很公平。 小男生則認為,「餐盤裡的雞肉明明就是一整塊,我要吃一整塊,為什麼女同學要切成一半?」兩人因此大打出手。小男孩邊哭邊說:「醫師阿姨,妳現在知道為什麼要有法律了嗎?」張學岺表示,亞斯伯格症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及固執個性,家裡有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家長會很辛苦,需要很大的包容心。 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不會說謊,說話都很直接,但在大家眼裡就是白目。他們到人家家裡,會直接說:「阿姨你家好窮、好小。」「阿姨,妳變得好胖。」看到媽媽跌倒,他們不會伸手扶,會直接說:「不是我的錯。」因為他們腦袋裡沒有社交網路的訊號。

 

江宜樺心疼特殊兒

行政院長江宜樺的兒子也是亞斯伯格症,他曾說,這個特殊兒讓他們夫妻成長,也學會寬容及感謝,兒子是上天送給他們的禮物。江宜樺說,做父母的也要多看特殊兒的長處。像他兒子空間感很棒,腦袋比GPS導航地圖還精準,到哪裡問兒子,一定不會迷路。 為了教導兒子,江宜樺和太太李淑珍花了很大的心思。江宜樺回憶兒子念小學一年級時,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脫下運動鞋爬竿子,鞋子被同學丟進水溝,兒子哭哭啼啼執意要找回那雙鞋,江宜樺跑到學校,陪兒子找鞋,那一幕的辛酸,至今難忘。 很多人認為,亞斯伯格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其實它並不是一種病症,只是他們的大腦無法擷取一般社交的暗號,不會辨識許多身體語言及臉部表情。從小就被人當成「怪胎」的《看我的眼睛》一書作者約翰.羅比森,直到四十歲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亞斯伯格症,並不是「怪」。 約翰.羅比森說,人家都說他們「不願與人接觸」或是「情願自己一個人玩」,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從來不想獨自一個人,我一個人玩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玩。」獨自一人是羅比森年輕時最苦澀、最沮喪的事情,這種無法與人一起玩的痛楚一直跟隨著他,直到認識亞斯伯格症為止。

 

輕度自閉症有長才

過去醫學研究指出,亞斯伯格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某個基因缺損導致他們大腦無法接收社交訊息。今年即將發表的美國精神科診斷研究報告,美國學者認為,自閉症相關疾病(如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應該是一種光譜的概念,不再是一種疾病,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亞斯伯格症 疾病光譜的概念,最近幾年在許多精神疾病的診斷裡出現;張學岺說,從光譜概念來看,每個人都有亞斯伯格症,只是有人二十分、有人三十分,典型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的孩子,卻可能是八十分。 很多人把亞斯伯格症跟自閉症混為一談,張學岺說,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有些灰色地帶,亞斯伯格症屬於比較輕度自閉症,他們的功能一切正常,只是有情緒及社交上的障礙,在還沒有「亞斯伯格症」這個名詞時,常被冠上「怪咖」、「怪僻」、「不合群」等名號。 張學岺強調,在眾多兒童精神疾病中,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容易被人誤認為「沒病」、「只是個性問題」、「父母管教問題」,或者說「他們是天才」。根據台灣兒童青少年醫學會調查,在資優班裡有不少孩子有亞斯伯格症,但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不一定是天才,只是某方面有特殊才能。

 

醫學小辭典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是一種精神發展疾患。亞斯伯格與自閉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具有社交技巧缺陷對某些事物有超越一般人的興趣。 自閉症者在幼兒時期(約3歲之際,或是更小時)容易被診斷出,社會互動與語言發展出現明顯的障礙,如不對人笑、對叫喚聲沒反應、困擾時只是哭、不注視他人眼神、不會追尋他人的目光或手勢,但手腳動作發展十分靈活。 但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對於感興趣的事物較一般人執著,有超出常人的堅持和投入的行為。例如強烈著迷於車子標誌、型號、歷史故事、文獻典章、武器、鐵道站名、地標、捷運路線、生物習性等事物,常常反覆過目與倒背如流。 此外,他們會固執於某一種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常規或儀式,且會刻板而重複身體動作,例如拍打手掌,還會持續專注於物體之一部分。 但張學岺提醒,近年來,有些家長會過度「對號入座」,以為孩子的某些表現就是亞斯柏格症。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只要不是很嚴重,就不要過度擔心。

男性患者居多

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岺指出,近年研究顯示,7歲到16歲的兒童中,1,000人約有3.6至7.1人是亞斯伯格症,以男性居多。臨床觀察約有75%的亞斯伯格症者為男性,精神科醫師推論,可能和男女生的大腦性別結構有關,加上女性先天的社交基礎較男性強,因此有許多輕微的亞斯伯格症者並不容易被發現。

 

多位名人是亞斯伯格症

安迪沃荷 牛頓 貝多芬 莫札特 愛迪生

愛爾蘭三一學院精神病學家費茲杰拉得在2005年出版《藝術創造力的起源》一書中提到,歷史上多位名人包括牛頓、愛迪生、莫札特、貝多芬等人,多半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研究指出,包括作家喬治.歐威爾與威爾斯(H.G. Wells),和哲學家維根斯坦,以及政治家戴高樂和美國總統傑佛遜等人,可能有亞斯伯格症特質。費茲杰拉得說,這是一種輕微的自閉症,通常他們有超凡的藝術創造與高超的數學天賦,愛因斯坦及安迪.沃荷也被認為有這種病。 費茲杰拉得發現,導致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一些基因,和擁有才氣洋溢的創意,基因是相同的。也就是,天才與瘋子之間,僅一線之隔。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 – 2013年4月11日 上午11:16



紐約1名年僅17歲的少年只需數周就能學好一國語言,目前會說多達23種的語言,且他會在YouTube上傳自己的影片,引起全球語言愛好者的注意。除此之外,他還因此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被專家譽為「語言狂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7歲的多納(Timothy Doner)除了歐洲語言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及義大利語之外,還會數種非洲方言,多納將自己說不同方言的影片上傳YouTube後,引起全球語言愛好者注意。
多納受到這些人鼓勵後他努力自學,透過閱讀書籍、iPhone手機內的教學卡片應用程式,在短短數周就學會一種新語言。

多納表示,他學習語言的動機是因為接觸到各國不同的語言,才讓他有這個想法。據悉,2012年他已經登上紐約時報,當時就有專家把他譽為語言狂人。



http://tw.news.yahoo.com/%E7%B4%90%E7%B4%8417%E6%AD%B2%E5%B0%91%E5%B9%B4%E8%87%AA%E5%AD%B823%E7%A8%AE%E8%AA%9E%E8%A8%80-%E5%B0%88%E5%AE%B6%E8%AD%BD-%E8%AA%9E%E8%A8%80%E7%8B%82%E4%BA%BA-031607243.html

 




Meet the incredible teenager who taught himself 23 languages - including Swahili, Pashto and the African dialect of Wolof - mastering each one in just a few WEEKS

By DAILY MAIL REPORTER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306647/Timothy-Doner-The-incredible-teenager-taught-23-languages-including-Swahili-Pashto-Wolof-plans-stopping.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OiXtWcQ8G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BxtXvDhSb0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鰲亞洲論壇(英文名:Boao Forum for Asia),或稱為亞洲論壇亞洲博鰲論壇

由25個亞洲國家澳大利亞發起,於20012月27日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

成立之時通過了《宣言》、《章程指導原則》等綱領性文件。

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國際組織

政府企業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背景

亞洲國家和地區已參與了APECPECC等諸多跨區域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但沒有一個真正由亞洲國家主導的組織。

論壇旨在探討增進亞洲各國協調和參與世界其它地區交流與合作。

1998年9月,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和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倡議成立一個類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亞洲論壇」,

「亞洲論壇」這一概念一經推出即獲得了有關各國的一致認同。

 

 

會員

論壇設正式會員非正式會員,發起會員、榮譽會員和基礎會員為正式會員;普通會員為非正式會員。

  • 發起會員系指二十六個發起國按照各國所分配的名額(每個國家兩名)派出的、參加論壇所有活動,包括決策過程的前政要、知名人士和非營利機構;
  • 榮譽會員系指為論壇的創建和發展作出重要和實質性貢獻的個人、企業和組織;榮譽會員不超過十名;
  • 基礎會員系指參加論壇所有活動包括決策過程、且其申請已經被批准的個人、企業和組織;
  • 普通會員系指以出席、觀摩論壇年會以及其他活動為目的、且其申請已經被批准的個人、企業和組織。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9A%E9%B3%8C%E4%BA%9A%E6%B4%B2%E8%AE%BA%E5%9D%9B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      

看【影視吧】字幕

能夠   ─   看得順暢些    

 

於是

先   ─   努力學習、辨認     常用字的     簡繁對照

 

依     自己的學習方式      做成字卡

再將     易混淆字    分類

集中群組     對照辨認

 

   

   積      

 

   帥    

   師   

 

   

   

 

   穩   

   隱 

 

   

   

 

   

   

 

   擁     

   擬    

 

   莊  

   樁  

 

   極  

   橢  

   

 

   興  

   舉  

   

 

   醞  

   釀  

   糧 

 

 

    療  

 

    瘧  

 

    

 

 

   讓  

   

   講  

   

 

   將  

   妝  

   裝  

   壯  

   狀 

 

   陽  

   陰  

   隊  

   階  

   陸  

   隨 

 

   進  

   運  

   遷  

   達  

   這  

   邊  

   遠  

   遼 

 

   窮  

   簾  

   竅  

   竊  

   竄  

   憲  

   賓  

   寧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錢是一切罪惡的淵藪,
還是推動世界運轉的動力?

 

經濟與政治的關係是理解近代世界的關鍵

金錢與權力是形塑現代社會的兩大要素

近代歷史告訴我們,

國家的興盛端賴國家是否能善加管理它的金錢。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4564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 作者:簡媜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1日

 

 這是一本生者的「完全手冊」,老者的「百科全書」,病者的「照護指南」,逝者的「祈福禱文」。

  五十歲以上的人應該要隨身一本攜帶以防萬一,五十歲以下則應該每晚睡前翻讀一章,日日砥礪。完整涵蓋健康、心靈、理財、寓居、倫理親情、社會參與、長期照護、臨終準備與葬儀等層面,綜觀身與心的安頓、物與靈的處境,一面馳騁於浪漫空靈的想像裡,一面為現實際遇的悲歡離合拭淚。

  

                                                                                                                              

  

 

是你嗎?翻動書頁的是你嗎?

你剛踏入滾燙的世間,還是甫自水深火熱的地方歸來?

你才扛起屬於你的包袱,還是即將卸下重擔?

你過著你甘願的日子,還是在他人的框架裡匍匐?

你興高采烈寫著將來的夢想,還是燈下默默回顧活過的證據?

你身手矯健宛如美洲虎,還是已到了風中殘燭?

人生對你而言,是太重還是太輕?

是甜美還是割喉的苦?

是長得看不到終點,還是短得不知道怎麼跟心愛的人說再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7746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錢的真相:貪汙不只是掏空國庫,更吞噬了你我生活所需的一切!

 

黑錢的真相:貪汙不只是掏空國庫,更吞噬了你我生活所需的一切!Global Corruption: Money, Power and Ethics in the Modern World

 

 

奈及利亞每年有三百億的石油收益,人民每日收入卻低於兩美元

印尼貧民想購買飲水,要付出的價錢卻比富人高了十倍

 

 

無所不在的貪汙,侵蝕著教育、醫療、金融與民生資源
我們每日的努力,卻淪為惡政下的犧牲品
本書將揭開祕密交易、資源壟斷、回扣文化最黑暗的內幕!

 

貪汙幾乎是全世界政府共通的弊病,
不法的黑錢分別在高層官員、黑幫分子、企業巨頭之間流竄,
嚴重虧空國家財源,更竊取人民應得的福利,
究竟貪汙背後的機制與運作真相是什麼?

 

 

不透明是一切貪腐的起源

 

 

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湯普遜(Dennis F. Thompson)即指出,不透明乃是貪腐的淵藪。近年來美國體制日益龐大複雜,平均每年會生產三百五十萬件機密,平均每天有近一萬件機密,這乃是近年來美國貪腐現象開始增多的原因。

  因此,貪腐起源於祕密,祕密可以產生特權幫派,可以私相授受,可以用權力去交換金錢;除了政治上有權力者的貪腐外,還有國際財團、特務機構和黑道幫派用以洗錢以及祕密流動資金的「境外中心」,那是個被法律和政治庇護的更大祕密社會,國內國際相互加乘,貪腐的規模更為龐大。

  因此,是非正義的違背,如特權、貪腐、官商勾結等竊占國家資源,以及不擇手段的維繫權力,這一切惡行都起源於祕密。全世界每一種宗教倫理和道德學說,對這種隱藏在祕密中的特權貪腐,也莫不爭相撻伐。但問題在於,雖然人人都知道特權貪腐是敗德的行為,但為何人類發展了幾千年,特權貪腐不但沒有減少,反倒越來越多?就以二○一二年為例,儘管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蒙古、韓國、印尼、菲律賓、中國、台灣,都在反貪腐,但這仍然只是少數人的聲音,甚至不過是反對派政客的一種鬥爭工具而已,他們如果鬥爭勝利,難保不會只是把舊貪腐換成新貪腐而已。可悲的是,有些事大家都知道不對,但大家仍然在做,貪腐就屬於這種型態的莫大罪惡!

  二○一三年以來,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已成了全世界的「超模」,這幾個國家治理效能高、企業競爭力強、社會福利好,人民對政府的信賴度極高。

  二○一三年二月二日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北歐四國為封面故事,指出瑞典在一七六六年就有新聞自由,一八四○年代就已開始專業官僚治國,到了近代,其政府的透明度更達到世界第一,人民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一切政府資訊。該報導指出,北歐四國政府的透明度之所以那麼高,乃是它的透明有兩個重要品質,一個是「實用主義」,另一個是「硬心腸」(Tough-mindedness),「實用主義」指怎麼好就怎麼做,「硬心腸」就是指政府和人民都能就事論事,沒有任何包袱,有包袱就會心軟,就會是非不分。北歐四國之所以政府透明、貪腐近乎絕跡,乃是它的國家已到了理性主義的高境界。

 

對貪腐無感的社會大眾

 

因此,貪腐的溫床乃是祕密,要克服貪腐除了透明外別無他法。只是人們也知道,反貪腐雖是一種理性價值,但人類的理性卻是一種很脆弱的東西,以前的芝加哥大學著名學者艾爾思特(Jon Elster)即指出,貪腐雖然是在賺不義之財,但它並沒有從別人的口袋裡搶錢,因此許多人對貪腐無感,也有許多人對重稅比較不能忍受,對貪腐反而比較容忍,這就是理性的夾縫。其次,人們對政治的認同有許多種,地域、族群、宗教、膚色、同鄉等的認同,也會干擾到對貪腐的判斷。

  這也就是說,貪腐這種行為對政客而言,經常是個可以操弄的課題,這也是新興發展中國家,除了少數硬心腸的知識分子冒著生命危險出面反貪腐外,許多平民大眾卻相當麻木的原因。近代的反貪腐雖然已有了很大的聲浪,但要論反貪腐的效果,可能仍須努力。

  有祕密就有貪腐,政府運作的祕密、全球經濟運作的祕密、毒品黑道和洗錢的影子經濟,這些管道都是貪腐的路徑。因此要打擊貪腐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各種祕密的通路透明化。

 

龐大的黑錢巨獸正威脅你我

貪腐嚴重的國家,影子經濟通常都會在國內生產毛額(GDP)裡占有很大的比重,貪腐、黑道、洗錢,會整個扭曲了國家的正常經濟活動,也惡化了財富的分配。這本著作中,除了個別國家的貪腐外,也探討了全球貪腐的彼此糾結,包括國際財團的不正當經商、國際金融活動的助紂為虐,這些都受到國際司法體系所庇護,這也是雖然反貪腐聲浪高漲,但反貪腐的難題卻越來越多的原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8411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Sun 2013 01:41
  • 荏苒

 

 

【荏苒】ㄖㄣˇ ㄖㄢˇ

            時間漸漸過去。 

光陰荏苒,轉眼又過了三年。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GetContent.cgi?DocNum=36228&GraphicWord=&QueryString=%AD\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lY-Sh9Rzas

 

mathematicsonline   mathematicsonline

http://www.youtube.com/user/mathematicsonline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1111FM077/

 

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

 

內容簡介

   

除了聖經,美國總統歐巴馬最想帶進白宮的書
  如何讓敵人變戰友
  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經典巨著

  林肯獎
  美國歷史圖書獎
  美國全國圖書評論獎決選
  《紐約時報》暢銷書

  林肯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個性使然,他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了解其他人的動機與欲望。入主白宮後,他延攬才華洋溢的競爭對手入閣,他解釋道:「我們需要黨內最有能力的人出任閣員,這幾位就是最強而有力的人選,所以我沒有權利阻止他們為國家服務。」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他不僅是政治人物的典範,更令我們神往。

  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維護國家完整,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國願景,林肯之所以能成就這些偉大的事蹟,乃因他(一)選用頂尖人才,組成政敵團隊;(二)分享成就、承擔責任;(三)高EQ;(四)懂得反省,並從錯誤中學習;(五)擁抱危機中的契機。而根本則在於他具備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特質。其中,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民心底其實更盼望能出現「林肯型領導者」──他同時具備高尚人品和領導才能,為正義和真理而奮鬥。對領導人而言,閱讀本書,猶如親炙偉大政治家與領導者的信念和做法,是自我超越的最佳指引。對大眾讀者來說,林肯化敵為友的智慧突破逆境的故事,更激勵人心

  封面圖片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9887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我相信「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比如說當我們自從學會九九乘法表之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回到不懂得乘法之前對於數字的想法。

  已經「知道」的人,無法揣摩「不知道」者的內心世界,雖然自己也曾經是其中一名成員,但是「知道」會巧妙地徹底磨滅在這以前的所有記憶。

  這是為什麼,每次我總是喜歡問那些嚮往環遊世界旅行的人,他們認為要去環遊世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每次,我總是會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大多數的人立刻就說是「金錢」,接著一定有人會說「時間」,在這之後,「健康」和「家庭」也都會被陸續提出來。

  「如果錢是最大的問題,那麼一張可以環遊世界一圈的機票大概多少錢呢?」

  每個人總是從五十萬、一百萬台幣開始猜,也有人認為需要兩百萬台幣。

  但是當我證明,一張最便宜的環遊世界RTW機票,原來六、七萬元就可以買得到,大家總是非常驚訝。那些覺得自己不可能有錢去環遊世界的人,突然也鬆了一口氣。原來環遊世界的機票,用買一輛摩托車的錢就足夠了。

  「詢問機票價錢,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為什麼摩托車價錢這種稱不上重要的資訊人人都了解,對於當做夢想的環球旅行,卻連到Google上去搜尋一下,或是打個電話到旅行社都不曾這麼做呢?

  「因為覺得根本不可能,所以就沒有勇氣去──」

  ── 知道。

  可是一旦知道以後,環遊世界就沒什麼了不起的了,幾萬塊錢的機票,只是自己去或不去的問題而已,已經不是能不能實現的問題

  同樣的,那些說沒有時間的人,一旦經過我的計算,發現一年五十二週,每個上班族本來就有週休二日,這樣一來就是一百零四日的週末,如果加上其他的各式各樣國定假日、颱風假、事假、病假、休假,任何一個社會人每年都有將近一百六十天以上的假日,也就是每年有將近一半的日子,本來就是假日,怎麼會說沒有時間呢?就算搭船環繞世界,也只要一百一十天啊!

  至於認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環遊世界的,我告訴他們我的護士朋友法蘭克,在豪華遊輪上開設一間洗腎中心的故事,即使是一個星期要洗腎三次的糖尿病患,也因此可以像健康人一樣參加航海行程。我也不只一次在世界不同角落看到全盲的背包客在自助旅行,難道阻止我們去環遊世界的,是比洗腎或眼盲更加嚴重的健康問題嗎?

  至於那些認為自己有家庭牽絆,以至於無法去旅行的,我也會告訴他們我的好朋友阿瑟,如何放下全職工作、還在唸書的丈夫及當時兩個還是國小年紀的子女,到土耳其去尋找自己的第二故鄉,買了一間在地中海旁的農莊,過著自己種有機無花果,自己萃取第一道橄欖油的田園生活。如今子女也都長大成家,並沒有因為母親沒有天天在旁邊陪讀而成為問題學生,反而因為從小就看到雙親雖然超過了做夢的年紀,但是一個插班考大學一路念到法律博士,另一個藉由旅行尋找自己,都是誠實追尋生命夢想的人,所以對於父母的愛與尊敬,沒有因此而稍減。

  一一分析下來,似乎這些原先認為無法解決的難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了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

  知道與不知道,差別是很巨大的。

  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是件比想像中更大的人生工程。

  我有一個同事,來自緬甸某個少數民族,在自己的家鄉是個非常優秀的社區發展專家。有一天,長期贊助他工作的瑞典NGO組織,要送他到斯德哥爾摩去受訓,當我們認為他很優秀,英文也很流利,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的時候,另一個曾經去過瑞典受訓的緬甸同事,卻顯得憂心忡忡

  「他這輩子只用過鑰匙開門,但到了瑞典卻要用感應卡,萬一毫無重量的感應卡弄丟了,他進不了房子,又不知道該怎麼求助的話,在熱帶成長,從來沒有經歷過攝氏三十度以下氣溫的他,可能會在下雪的北歐冬天凍死吧?」

  手機該如何儲值、銀行該如何開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在地底下移動(地下鐵)而不是在地面上,這些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回答的問題。

  這是為什麼,我一次又一次發現自己在泰緬邊境的移工學校,向這些剛離開緬甸鄉間的年輕人,開課解釋什麼是銀行業務,什麼叫做貸款、保險、信用額度、信用評比、資產管理。信用卡以及現金卡的區別,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銀行,也不知道金融是怎麼回事的人來說,已經不可思議,我還沒開始說次級信貸、二胎、再保險呢。

  知道如何使用世界都這麼困難知道如何使用人生,比想像中更不容易

  兩年前,日本NHK出版了平安壽子的一本長篇小說,書名就叫做《人生的使用方法》,描述一對退休的夫婦,藉著找尋興趣,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無獨有偶,前一陣子網路上也流傳一篇短文,說是當電器用品壞掉的時候,平時喜歡看產品說明書的五歲兒子總會冷冷的在一旁說:「我們自己沒按規定操作使用,當然容易壞!」延伸到思考我們是不是讀清楚了「人生使用說明書」,否則過度使用了人生,因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環境的方式,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命運。

  哲學訓練背景的作家艾倫.狄波頓在二○○八年夏天,於倫敦開設了一間「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專門解答人生與生活上會面對的大小疑難問題,如:錢不夠用、對工作沒有熱情、兩性關係失調、如何保持冷靜、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生存、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等等。一般人隨時都能走進這間學校,並且在裡面得到想要的答案,我也認真的去上另類的「主日學」,我還記得那天的主題是「別過度看重幸福的重要性」。

  當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倫敦去尋找昨天的歷史蹤影時,對於選擇在倫敦生活的人來說,倫敦卻是一個明天的城市,無論是最新的思潮、建築、發明、流行、藝術或是生活風格,對於未來的想像,才是讓倫敦一直走在世界前端、幾個世紀以來不斷向潮流的最前線滾動的真正原因。

  這是為什麼,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總是為那些只去倫敦看旅遊書上景點的觀光客,覺得非常可惜

  對於想要在倫敦尋找私房景點的朋友,我常常會推薦他們去被譽為「英倫第一才子」的瑞士作家艾倫.狄波頓開設的「人生學校」,上一堂自己喜歡的課。

  艾倫.狄波頓一九六九年生於瑞士蘇黎士,從八歲起在英國接受教育,曾求學於頂尖的哈羅學院與劍橋大學。他通曉法文、德文及英文,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書寫主題豐富多變。在二○○二年《旅行的藝術》風靡全球之後,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在台灣也擁有相當多的粉絲。二○○四年,在各界矚目之下,《我愛身分地位》於英國搭配由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一同推出,旋即登上英美暢銷書排行榜。全球死忠的書迷總是每年都翹首盼望狄波頓的新作問世,也總是意猶未盡。但並不是很多人知道,其實只要到倫敦,一年到頭都可以前往艾倫.狄波頓開設的「人生學校」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

  狄波頓之所以會決定在二○○八年的夏天以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方式創辦這所人生學校,我覺得跟他創作生涯的起因其實是一樣的。

  狄波頓曾經公開表示:「我在求學過程中感到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大學期間,因為學校所教的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我什麼科目都涉獵過,可是內心還是覺得空蕩蕩的……我要寫我自己想看的那種書籍!」而他所謂的那種書籍,就是利用廣義的文化來詮釋及定義人生。他認為寫一本能夠幫助人享受人生的書,是一件很美也很重要的事情。這是為什麼他從一九九三年開始以哲學論說文的形式,出版各式各樣的作品。

  人生學校也就是這個理想另外一種形式的具體呈現,供人學習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的重要問題,像是給那些早上賴床不想去上班的人的生涯規畫、怎麼跟分手情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了解我們為什麼會說謊、如何在消費時代裡做有創意的旅行、如何自己一個人生活、如何變成一個別人眼中很酷的人等等。有些課是晚上開設的,地點又在商業街的精華區,所以適合白天逛街購物參觀累了以後來。如果意猶未盡的話,也有週末全天課程,甚至有在教堂裡進行的另類布道會,內容有趣而不可思議,像是強調悲觀比樂觀重要,或是作白日夢對人生的必要性等等。

  除了上這些不可思議的課程,學員還可以一起吃大鍋飯、參加小旅行、接受非傳統式的心理諮商。就算不打算上課,也可以純參觀,在有趣的附設商店購買一些倫敦別處買不到的紀念品——比如專門談孫子如何教阿嬤用手機傳簡訊的書。

  如果能夠到倫敦,從人生學校帶回一些人生的熱情新的態度面對日常生活,或許這將是倫敦最特別的紀念品也說不定。至於那些沒有機會到倫敦去上人生學校的,那就看書吧!

褚士瑩

                                                                                                                                         

編者序                       

這是我想唸的「人生學校」

  1.

  教育的目的在於為我們節省時間,讓我們省卻嘗試錯誤的經驗。不論世俗或宗教社會,都是藉由這樣的機制,將其最聰穎也最堅毅的祖先經過數百年來斷斷續續的痛苦摸索而得出的智慧成果,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裡灌輸給社會裡的成員。

  社會在科學與技術知識方面,早已接納了這種教育方式的思考邏輯。今天,一名主修物理學的大學生只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即可吸收到法拉第畢生的學識,甚至在短短幾年內,即可嘗試突破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而社會絲毫不認為這樣的現象有任何可議之處。

  這樣的教育原則在科學領域當中顯得平淡無奇又毫無爭議,但一旦套用在智慧、在有關自我與道德指引的洞見之上,卻不免引來強烈的反對。奇特的是,如果有人打算讓一班物理系的新生自行搞懂電磁輻射理論,捍衛教育的人士必然會對這樣的做法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同樣的這群人卻又堅稱沒有任何人能夠將智慧教導給別人。

  我向來認為文化絕對有能力因應我們所遭遇的難題。自古以來,對我們的個人與政治生活造成混亂的各種錯誤,一再為文化作品提供了大量素材。不論哲學、心理學、藝術、詩歌還是文學,都不乏探討愚痴、貪婪、肉慾、嫉妒、驕傲、多愁善感或勢利眼的內容。問題是,極少有人能夠有效整理這座寶庫,以適切的方式將其內容呈現給我們,原因就是那種毫無基礎的偏見,認為文化不該用來協助我們解決煩惱。

  當今主流的世俗教育機構,都無意教導我們生活的藝術。若以科學發展史的歷程比喻,我們可以說,道德領域還處於業餘人士在自家倉庫裡操弄各種化學物質的階段,而不是專業人員在實驗室裡從事條理井然的實驗。大學院校裡的學者無疑是靈魂教育工作的主要候選人,但他們卻假藉先驗知識的重要性而刻意拉開自己與實際需求的距離。他們逃避了引誘受眾的責任,對簡單明瞭的事物恐懼不已,並且假裝自己沒有注意到人有多麼脆弱,也無視於人有多麼容易忘卻一切,不論是多麼重要的事物。

  2.

  這就是為什麼我和幾個同事在二○○九年春季一起創立了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是個讓人上課學習、購買書籍與接受心理治療的地方——全都聚焦於以明智的方式引導個人的人生。這是一所我希望自己當初能有機會就讀的學校。

  我在上大學之前,原本把大學想像成一個非凡的場所,能夠讓人擺脫商業壓力,在優美的環境中與令人著迷的人物一同好好檢視人生的重大課題,從而成為更好、更有智慧也更有趣的人。我至今仍然會遇到抱持著這種想法的人——但這些人都有一項共通之處:他們從來不曾上過現代大學。他們之所以能夠懷有這樣的夢想,原因是他們有幸不必見識到醜陋的教育現實。

  嚴酷的事實是,你若是前往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聲稱你想要學習「如何生活」或「如何成為一個比較好也比較有智慧的人」,對方必定會客氣地請你離開——要是他們沒有把你送到瘋人院的話。當今的大學認為自己的工作是訓練學生精通一項特定職業(例如法律或醫學),或是讓人對文學或歷史等人文學科獲得基本認識——但沒有任何明確的理由,只是一種未經檢驗的模糊概念,認為花幾年的時間研讀文學可能對人有益。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死亡」「婚姻」「挑選職業」「志向」「養育子女」「財務焦慮」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當中,你會接觸到傳統大學所教導的許多書籍與觀念,但不太可能會感到無聊。在這裡,你不但可以交到朋友,也將從此能夠以不同觀點看待世界。人生學校裡設有一家書店,店裡的書籍不像一般書店那樣按照文學與歷史等傳統分類方式陳列,而是將探討同一種問題的書籍擺放在一起。因此,我們有一座書架的類別名稱是:「適合容易在夜裡憂慮的人士」,另一座書架的類別則是:「如何在婚後仍然保持快樂」。我們把這家書店叫做「靈魂的煉金術工作坊」。

  藉著成立人生學校,我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促使學習的方式出現改變——並且藉此提醒所有人,只要運用得當,文化應該會讓人覺得完全切合需求,不但令人振奮,而且總是能夠促使人生變得更容易掌握,也更加有趣。

  3.

  現在,人生學校出版了第一套書,這是一套勵志書。「勵志書」是個非常危險的詞語,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在台灣也一樣!勵志書的讀者雖然為數眾多,卻總是傾向於認為閱讀這種書是一種令人難堪的行為。如果有人想要瞬間瓦解自己在智識上的可信度,只需坦承自己閱讀勵志書,就可立即達到目的。

  在文學經典當中,勵志書是最受嘲諷的一個文類——而且原因顯而易見。大部分的勵志書都出自最多愁善感的美國作家,在三百頁樂觀至極、不停重複而且充滿教訓意味的文字當中,承諾讀者可以從此獲得永生與數不盡的財富,並且徹底擺脫人生中一切令人沮喪的面向。難怪文化菁英的心中總不免認為只有笨蛋才會閱讀勵志書。

  那麼,除了文化菁英與笨蛋以外的其他人怎麼辦呢?一般的假設是,人生並不需要以各式各樣的教訓加以指引,只要依循直覺行事即可。畢竟,你只需要脫離父母自立、找到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與一個對象建立情感關係、也許生養幾名子女、目睹自己的父母輩逐漸凋零,接著再目睹自己這一輩迎接死亡的到來。直到有一天,一項致命疾病開始侵蝕你的內臟,於是你平靜地告別人世,闔上棺蓋,便可算是完成了顯而易見的人生任務。

  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暗自承認,生活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而且若有個地方可以尋求答案,對人應該頗有幫助。過去兩千年來,東方與西方大部分的哲學思想都屬於勵志書類型。古代人在這方面最為擅長。伊比鳩魯寫了三百部左右的勵志書,幾乎涵蓋所有議題,包括《論愛》《論正義》與《論人生》。斯多噶派哲學家塞內加撰寫了許多著作,勸告他的羅馬同胞如何因應憤怒(這部《論憤怒》至今仍然非常值得一讀)。奧里略的《沉思錄》更堪稱是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勵志書,不論用來檢視一座帝國的崩解,還是用來協助面對財務困境的人士,都一樣切合實用。

  不過,勵志書領域後來卻逐漸遭到摒棄,而成為當今種種古怪人物的專利:有些人為佛教或基督教的訊息披上新的外衣,宣稱我們只要相信自己、保持信心、認真努力、不要絕望,就能夠進入財富的天堂。有些人則是在著作中摻入一些淺薄的精神分析或道家思想。無論如何,現代勵志書作家共有的一項特色,就是他們都抱著強烈的樂觀態度。他們的一項重大假設,就是認為要鼓舞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一切都會順利成功。不過,勵志書領域裡那些遠比他們崇高許多的前輩,卻深知要讓人心情好轉,速度最快的方法是向對方指出世事其實和他們想像的一樣糟糕,甚至可能還更糟。或者,正如塞內加所貼切指出的:「何必為人生中的部分苦難啜泣?人生本身就不免令人流淚。」

  為了嘗試稍微矯正這種狀況,我於是編輯了一套六冊的新式勵志書,全都帶有堅實的智識野心。這些著作都由個別領域的專家寫就,探討各項重大議題,包括工作、感情健康、科技、金錢、性與政治運動。書中的語調正向但務實,不會太過熱切,也不會擺出一副教訓人的姿態。

  一個文化若是願意讓輔導指引的做法、「人生」的學校以及勵志書,扮演其應有的角色,便有機會至少比先前的世代少犯一兩項錯誤。

  我深深感謝所有受到這套著作吸引的台灣讀者,也歡迎各位造訪我們的網站,網址為:www.theschooloflife.com。

艾倫.狄波頓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9764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SB的連接器分為A、B兩種,分別用於主機和設備;其各自的小型化的連接器是Mini-AMini-B,另外還有Mini-AB(可同時支援Mini-AMini-B)的插口。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USB  

 

 

Five common USB connectors

( left to right :  micro USB, mini USB, B-type, female A-type, A-type )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USB_types_2.jpg

 

 

USB 2.0 Cable With One A-Type Connection And One B-Type

 

USB 2.0 Cable With One A-Type Connection And One B-Type

 

http://www.diytrade.com/china/pd/4885672/USB_2_0_Cable_With_One_A_Type_Connection_And_One_B_Type.html

 

 

 

以USB的字面意思來看,其英文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而直接翻譯成中文是『通用串列匯流排』。

這是由7家包括了 Compaq、迪吉多、IBM、英代爾、微軟、NEC以及北方電訊(加拿大)等主要的電腦與電子科技大廠所研發與規劃出來的。

 

USB是一種標準的連接界面,允許把外面的設備與電腦連接時,不必重新配置規劃系統,也不必打開機殼,另外調整界面卡的指撥開關。

而連接上電腦時,電腦會自動識別這些周邊設備,並且配附適當的驅動程式,無需使用者再另外重新設定。

以下,列出USB的諸多特性與優點:

 

1. USB界面統一了各種周邊設備的連接頭,包含通訊界面、印表機界面、顯示器輸出、音效輸出入裝置、儲存設備等,都採用相同的USB界面規格

    USB界面就像是「萬用接頭」,只要將插頭插入,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2. 即插即用(Plug-and-Play),並能自動偵測與配置系統的資源。再者,無須系統資源的需求。

    也即是,USB裝置不需要另外設定IRQ中斷、I/O位址,以及DMA等的系統資源。

 

3. 具有「熱插拔」(Hot Attach &Detach)的特性,在作業系統的已開機的執行狀態中,隨時可以插入或拔離USB裝置,而不需再另外關閉電源。

 

4.USB界面規格1.1中的12Mbps的傳送速度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需求。當然,快速的2.0規格,提供更佳的傳輸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2803034

 

 

USB版本速率稱號   頻寬       速度            
USB 3.0   超高速
SuperSpeed
5Gbps     約500MB/s
(5000Mbit/s) 
USB 2.0   高速
Hi-Speed     
480Mbps 約60MB/s
(60,000KB/s)

 

USB 1.1   全速
Full Speed   
12Mbps   約1.5MB/s
(1,500KB/s)  

 

 

USB 1.0   低速
Low Speed  
1.5Mbps  187.5KB/s
(192000B/s) 

 

 

 

USB 1.0:1996年1月釋出。

USB 2.0:2000年4月釋出。

USB 3.0於2008年11月釋出。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USB

 

 

USB (通用序列匯流排) 連線通常是用來將滑鼠、鍵盤、掃描器、印表機、網路攝影機、數位相機、行動電話和外接式硬碟等裝置插入電腦中。您通常可以透過接頭上的符號來識別 USB 連線。

USB 連線符號的圖例

 

 

USB 連線的符號

 

許多裝置都需要透過 USB 纜線連接,然後才能插入電腦的 USB 連接埠。

其他的 USB 裝置,例如較舊型的滑鼠和鍵盤則本身就附有 USB 纜線

某些 USB 裝置,例如 USB 隨身碟則具有整合式 USB 連接器,使其不需透過纜線就可直接插入電腦上的 USB 連接埠。

 

USB 裝置是用來連接電腦的最簡易裝置。

 

當您第一次將裝置插入 USB 連接埠時,Windows 會自動識別裝置,並安裝該裝置的驅動程式

驅動程式可讓電腦與硬體裝置進行通訊。如果沒有驅動程式,連接到電腦的 USB 裝置 (例如滑鼠或網路攝影機) 就無法正常運作。

 

 

安裝裝置之前

 

請查閱裝置隨附的指示,了解連接裝置之前是否需要安裝驅動程式。

雖然 Windows 通常會在您連接新裝置時自動安裝驅動程式,但是有些裝置會要求您手動執行此動作。

在這些情況下,裝置製造商會提供軟體光碟與指示,告知您如何在插入裝置之前安裝驅動程式。

 

如果 USB 裝置隨附的軟體來自製造商,請檢查它是否與此版 Windows 相容。

如果不相容或沒有指明適用的 Windows 版本,則您可以先插入裝置來查看 Windows 是否能夠找到相容的驅動程式。

 

USB 裝置偶爾無法被 Windows 辨識,或是未隨附含驅動程式的光碟。在這種情況下,您可以嘗試在線上尋找裝置驅動程式。請瀏覽裝置製造商的網站。您通常能夠從這類網站的「支援」區段下載驅動程式。如需詳細資訊,請參閱為無法正常運作的硬體更新驅動程式

 

 

http://windows.microsoft.com/zh-TW/windows7/Install-a-USB-device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一趟書店
 
拓一回視野
 
至少   瞬間、暫時  ─  跳出宅我
 
 
探出個頭
 
讓大腦 new 一下

  

 

                                                                                                                                          

 

  

所謂「腦神經激素運動」,是以非預期的方式運用我們的五官,重組我們每日規律的生活模式。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7397

 

 

 

10個方法讓你的大腦更靈光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7321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2 Sun 2012 03:02
  • 瓦城

 

徐承義︰廚藝如武藝 萬事先蹲馬步起

 

自由時報 – 2012年11月12日 上午4:30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廚藝如武藝」,曾是跆拳道高手的瓦城泰統(2729)集團董事長徐承義,爐火純青地將「堅、忍、謙、恭」的武術精神運用到餐廳管理,「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蹲了22年的馬步,如今瓦城泰統已蛻變為台灣最大的東方料理連鎖餐飲品牌。

16歲打工吃出興趣

年僅45歲的徐承義,16歲跟姊姊借錢,買了一輛550CC的重型機車。為了還錢,他利用暑假,硬著頭皮騎著機車到距離家裡兩個小時遠的中式快餐店打工;隔年暑假又到中式海鮮餐廳打工,無心插柳的餐廳打工經驗,竟不知不覺地燃起他對「吃」的熱情

從小愛吃辣的他,決定自己開一家餐廳,並以泰式料理為切入點,1990年在台北開出他的第一家店-瓦城泰國料理;當年他只有23歲,小小年紀的他,企圖心十足,希望能開出很多家、很多家的連鎖餐廳

徐承義觀察,8大菜系刀工、火候、炸蒸烤炒等烹調廚藝技法不僅複雜、難度又高,很難「連鎖化」經營,決定自己「鑽」進廚房蹲馬步,找出可連鎖化的標準作業模式從買菜、買魚、洗碗、洗菜、切菜、炒菜等基本功一步一步研究

初創業日工作18小時

餐廳草創前3年,每天幾乎從凌晨4點忙到晚上10點才休息,「工時長達18小時」,他記得第一次自己去市場買魚,竟然還買到全市場最貴的鱸魚。歷經約10年的摸索,終於自己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爐炒廚房連鎖化系統」,食材規格化、廚師管理科學化、廚師培訓系統化

徐承義表示,瓦城菜單上約150道菜色,所使用的食材種類高達700多種,每種食材的採購和裁切全部都規格化,裁切規格達500多種。空心菜菜梗裁切的長度一定要13至17公分、梗的直徑0.4至0.6公分;蝦餅厚度規定1公分等,一點都不得馬虎。

廚房管理科學化更是瓦城難以被輕易複製的經營優勢,瓦城自行開發了一套有效率的「控菜系統」,踏進瓦城泰國料理餐廳,不論顧客點什麼菜,只要點完餐,第一道菜8分鐘之內一定會上,最後一道菜則會在25分鐘內上菜完畢。

出菜超時超過1秒就扣1分,至今瓦城全台各分店出菜效率誤差都小於2%,每張桌子每天平均「翻桌率」高達7.5倍,堪稱台灣翻桌率最高的連鎖餐廳;廚房的食材庫存透過自行開發的「自動叫貨系統」,更讓每天食材進貨量與使用量誤差值少於正負0.6%,大幅降低食材耗損成本。

自建廚師培訓系統

向來是東方料理管理罩門的廚師,瓦城也建立一套嚴謹的培訓系統,徐承義將從小學習跆拳道時鑑定功力級數的腰帶改成臂章,建立「11級廚師臂章制度」。廚房裡有炸、蒸、烤、炒4個工作站,傳統中餐炒菜師傅至少要培訓5年,才能熟悉炒菜技巧,瓦城平均只需13個月。

徐承義說,瓦城泰統創立至今22年,仍堅守著「堅、忍、謙、恭」的企業精神,每道菜的研發堅持至少要炒上1、2百次;他強調,每天走進公司要保持創業第一天的熱忱,永遠不滿於現狀,要不斷地創新、進步。

 

http://tw.news.yahoo.com/%E5%BE%90%E6%89%BF%E7%BE%A9-%E5%BB%9A%E8%97%9D%E5%A6%82%E6%AD%A6%E8%97%9D-%E8%90%AC%E4%BA%8B%E5%85%88%E8%B9%B2%E9%A6%AC%E6%AD%A5%E8%B5%B7-203032259.html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越2012》2012 And Beyond


2012即將到來,面對世界末日之說喧囂其上的這個年份,芸芸眾生究竟該如何因應?之所以有這樣的議論,是因為盛傳馬雅人的曆法只到那一天,事實上,就像車子的里程表在里程計數到一個階段後,就要重新計算一般,馬雅人的預言也顯示了人類將要進入另一個新階段。

2012年12月 21日是兩萬六千年天文週期的結束與另一個新週期的開始。全世界有許多巨大的宇宙門戶會在2012年突然開啟。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全球各地將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轉變。而在2012年到2032年之間,所有在整個星球上的黑暗地區都會被淨化。

整個世界身為命運共同體,我們將要一同經驗兩個宇宙時刻。黛安娜.庫柏,為此寫了一本跨時代的重要書籍,協助我們了解古老年代對 2012年的預言及地球變動中的揚昇之道,她的訊息預測到 2032年世界各地的狀況,新的黃金城市將會出現,而每個人都會活在第五次元中。此時在這本書中的天使指引、練習、觀想、療癒和正向語,都能幫助你準備好面對2012與未來!

不管是在精神或意識層面,人類都將因此覺醒,共同完成「淨化地球」的神聖使命,天堂的大門開啟,傾注不可思議的高頻光到我們身上,這對全世界的靈性成長與轉化來說是多麼棒的一個機會啊!







《 跨越 2012:邀請您共同邁向黃金新紀元 》 導讀 ∕ 呂應鐘


當我看完電影《2012》,驚覺整部電影傳遞的是人類末日的負面影像,會造成人類集體意識的恐懼。大部分的觀眾只會記得全片的毀滅影像。遂油然升起想寫一本正面思維的《2012過後》的書,傳達一些較正面的信息給華人,告知2012只是一個重大轉變年,是一個靈性覺醒新世紀的開始,人類的價值觀會從追求外在物質轉向內在心靈提升,之後就是黃金時代的來臨,進入一個心靈科學的時代。

當我看到黛安娜庫柏的《跨越2012》中文稿時,知道不用寫了,整部書稿讓我不斷贊嘆,除了眾多高靈的直接傳訊的內容外,其它的內容正和我構想中的新書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只要為此書寫個導讀就圓滿了。

..................................................................

.................................................................

.........................................................................................................................................


因此,2012 年前後全球仍然會發生前所未有的事件,必然讓深陷二十世紀唯物科學框架思維的人面臨必須轉換思維的空前困境,如果腦袋仍然僵化、頑固不化、自私自利、鄙視心靈,就不適合繼續存在於即將進入第五次元的地球新社會。

但如果能夠覺醒、開悟而提升心靈、轉換成功,就能夠存活於未來的黃金時代裡。依照書中所言,大概有「18% 到更高的數字會開悟」,又依據從不同信息管道得來的數據,最佳狀況可以提升到 30% 的人類可以享受未來的黃金世紀。

總之,2012 過後人類會進入第五次元,屆時就是《禮運大同篇》描述的大同世界的來臨,希望有體悟的讀者能夠帶著光和愛的能量來呼應與散播書中 2012 年正面信息,替代那些負面恐懼的集體意識。

屆時全球將充滿淨化後的美好,邁向黃金新紀元,人類生活在黃金城市之中,發展靈性科技與水晶能源。

人類的意識會進化到透過認識自己,進而認識自己心中的神,點燃自己心中的光,吸納自上天神聖的能源,讓自己成為一道神聖的光源。



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can/article?mid=5527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持」信心   ─   不改變

不停留」在  負面思緒 中

 

                                                                                                                       


保持】    維持相同的狀態

                        〈 相反詞  ─  改變  〉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到 【隨興】與【紀律】的平衡點

 

 

 

K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